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現代化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各個環節,完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和督導考核機制,形成各級領導重視實驗教學、教師勤于實驗教學、中小學生樂于實踐實驗的局面,推動實驗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到2023年底,全省中小學實驗儀器裝備、實驗教師配備、經費投入保障等達到國家或省定要求,基礎實驗開出率達到100%,拓展性實驗開出率不低于45%。不斷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達成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目標,滿足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培養要求。 落實教育部頒布的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寧夏學校實驗教學信息系統
已建成的可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進行升級改造,為落實好科學課程提供有力保障。條件薄弱的縣區或學校可以主動與各類社會機構對接,通過社會機構捐資、掛牌、冠名等形式援建科學教育場所,添置設備、器材、圖書、軟件等。在每個縣區已經建設一所校園科技館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建設一批新的校園科技館。開展科技場館的評選工作。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科學教育雙副校長制度,每所中小學必須安排1名校領導擔任科學副校長,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聘請校外科學家、高校(科研院所)等領域的學者擔任學校科學教育副校長,定期為學校開展科普講座,指導學校科技創新活動。 浙江實驗教學與實驗儀器實驗教學信息軟件加強實驗室管理員的專業技能培訓。
適應因地制宜推進職普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愿望,新建和改擴建一批質量普通高中。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建設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積極發展綜合高中。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學校率先開展特色辦學試點,在保證開齊開好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適應學生特長優勢和發展需要,提供分層分類、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形成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系列,發揮示范作用。加強縣中標準化建設。完善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標準,各省(區、市)深入推進本地縣中標準化建設工作,加快改善縣中辦學條件。
根據培育時代新人和基礎教育課程教學要求,完善師范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強化師范生綜合素質和育人能力培養,加大緊缺學科教師培養和補充力度。深入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健全分層分類、階梯式教師成長發展體系。加強教研支撐,健全各級教研體系,推動各地各校常態化有效開展區域教研、網絡教研、校本教研,強化基于教學實際問題和課例案例的研究。推動教師有序交流輪崗。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機制,立足學區內、集團內和城鄉間為主實施骨干教師交流輪崗計劃,加快實現縣域內師資均衡配置;支持開展團隊式交流,加快提升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加強縣域統籌,促進思想、科學、體育、藝術、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校際共享。系統智能甄別上課的有效性。
落實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辦園收費標準,并定期動態調整。改善薄弱園辦園條件。加大薄弱園改造提升力度,改善園舍設施設備,配備豐富適宜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和幼兒圖畫書,規范衛生保健工作,提高辦園水平。建立薄弱園幫扶機制,通過城鄉幼兒園結對、質量園帶動、公辦園輻射等方式,加快縮小辦園差距。強化幼兒園規范管理。進一步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加強對幼兒園教師資質與配備、保育教育、衛生保健、安全防護、招生宣傳、財務、收費等方面的動態監管。為了保障實驗教學條件。西藏實驗教學與管理實驗教學軟件定制
做到定期檢查與監督,落實實驗室安全主題責任。寧夏學校實驗教學信息系統
各地對培養、輸送骨干教師的學校給予獎勵支持,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校長教師在各級評優表彰工作中予以傾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推動建立新招聘教師在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跟崗實習制度。實施數字化戰略行動,賦能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應用水平。豐富平臺質量資源,統籌建設覆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數字資源,課程教學資源實現覆蓋所有教育部審定教材版本。拓展應用功能,加大在智慧課堂、雙師課堂、智慧作業、線上答疑、網絡教研、個性化學習和過程性評價等方面融合應用。提升應用實效,強化師生應用培訓,增強師生信息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寧夏學校實驗教學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