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晶振的好壞呢?1.用萬用表(R×10k擋)測晶振兩端的電阻值,若為無窮大,說明晶振無短路或漏電;再將試電筆插入市電插孔內,用手指捏住晶振的任一引腳,將另一引腳碰觸試電筆頂端的金屬部分,若試電筆氖泡發紅,說明晶振是好的;若氖泡不亮,則說明晶振損壞。2.用數字電容表(或數字萬用表的電容檔)測量其電容,一般損壞的晶振容量明顯減小(不同的晶振其正常容量具有一定的范圍,可測量好的得到,一般在幾十到幾百PF。3.貼近耳朵輕搖,有聲音就一定是壞的(內部的晶體已經碎了,還能用的話頻率也變了)。4.測試輸出腳電壓。一般正常情況下,大約是電源電壓的一半。因為輸出的是正弦波(峰峰值接近源電壓),用萬用表測試時,就差不多是一半啦。基于石英晶體諧振器和陶瓷諧振回路的振蕩器通常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低溫度系數。無錫普通晶體諧振器廠家推薦
晶體諧振器的使用注意事項:1、負載電容:當電容增大時,雜散電容的影響減小,但微調率下降;當電容減小時,雜散電容的影響增大,但微調率增加。因此負載電容的選取要適當。2、激勵電平:當激勵強時,容易起振但頻率老化加快,若激勵太強時,甚至會引起石英片破碎。降低激勵時可以改善頻率老化,但激勵太弱時,會引起頻率穩定度變差,甚至不起振。3、外力沖擊,比如跌落到硬地面,容易破壞內部結構。4、焊接好的線路板,不要用超聲波清洗。5、注意防靜電和電源浪涌沖擊;6、使用的溫度范圍,特別是高精度的晶體諧振器。青島定制晶體諧振器批發晶體諧振器也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
石英晶體諧振器是怎么“煉”成的?石英晶體諧振器是一種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電子器件,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初,因具有較高的品質因數及良好的頻率穩定性,被大范圍的應用于航天、通信等工業領域。顧名思義,制造石英晶體諧振器的原材料就是石英,一種非常重要的壓電材料。其主要特征是其原子或分子有規律排列,反映在宏觀上是外形的對稱性,在電場的作用下,晶體內部產生應力而形變,從而產生機械振動,獲得特定的頻率。石英晶體諧振器就是利用它的這種逆壓電效應特性來制造的。
無源晶振的注意事項:1、需要倍頻的DSP需要配置好PLL周邊配置電路,主要是隔離和濾波。2、20MHz以下的晶體晶振基本上都是基頻的器件,穩定度好,20MHz以上的大多是諧波的(如3次諧波、5次諧波等等),穩定度差,因此強烈建議使用低頻的器件,畢竟倍頻用的PLL電路需要的周邊配置主要是電容、電阻、電感,其穩定度和價格方面遠遠好于晶體晶振器件。3、時鐘信號走線長度盡可能短,線寬盡可能大,與其它印制線間距盡可能大,緊靠器件布局布線,必要時可以走內層,以及用地線包圍。影響石英晶體諧振器工作的環境因素有電磁干擾(EMI)、機械沖擊和沖擊、濕度和溫度。
晶體諧振器:石英晶體諧振器是利用石英晶體諧振器(二氧化硅的結晶體諧振器)的壓電效應制成的一種諧振器件,它的基本構成大致是:從一塊石英晶體諧振器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簡稱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圓形等),在它的兩個對應面上涂敷銀層作為電極,在每個電極上各焊一根引線接到管腳上,再加上封裝外殼就構成了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為石英晶體諧振器或晶體諧振器、晶振;而在封裝內部添加IC組成振蕩電路的晶體諧振器元件稱為晶體諧振器。其產品一般用金屬外殼封裝,也有用玻璃殼、陶瓷或塑料封裝的。晶體諧振器切割一般表現出對溫度的立方依賴關系。青島貼片晶體諧振器制造商
晶振是一種石英壓電元件,在電路板中起到頻率振蕩的作用,一般是顯示時間比較多。無錫普通晶體諧振器廠家推薦
無源晶振是怎么工作的?通過石英的壓電效應進行工作。工作原理為:在石英水晶片的兩邊鍍上電極,通過在兩電極上加一定的電壓,因為石英有壓電效應,電壓形成了,自然就會產生形變,從而給IC提供一個正弦波形。通過IC的內部整形和PLL電路后產生方波,然后輸入給下級電路。無源晶振就是一個晶體,必須要結合外圍電路構成一個振蕩器才能輸出特定頻率的信號,而這個振蕩器是需要提供電源的。像MCU可以用無源晶振是因為其內部集成有構成振蕩器的電路,晶體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無錫普通晶體諧振器廠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