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抗體一般分為二類:天然抗體和免疫抗體,一般天然抗體是IgM,免疫抗體是IgG。①IgM類抗體在鹽水介質中能夠凝集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這類抗體主要是ABO以及P、MN、Lewis抗體,常為天然抗體。能啟動補體,發生血管內溶血。此類抗體不能透過胎盤,且其合理反應溫度為4℃ 所以又叫冷抗體。②IgG類抗體多數情況下在鹽水介質中與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不發生凝集,只有在膠體介質、酶或抗球蛋白、凝聚胺介質中才發生凝集,這類抗體主要是Rh、Kidd、Duffy等血型抗體。通常情況通過免疫(輸血、妊娠、部位移植)產生抗體,又稱免疫抗體。多發生血管外溶血。此類抗體合理反應溫度37℃所以又叫溫抗體。抗體是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蛋白質,能夠識別并中和入侵機體的病原體。北京IgM抗體研發制造
抗體的結構:Porter等對血清IgG抗體的研究證明:Ig分子的基本結構是由四肽鏈組成的。即:由二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小的肽鏈(輕鏈)和二條相同的分子量較大的肽鏈(重鏈)組成。輕鏈與重鏈是由二硫鍵連接形成一個四肽鏈分子稱為Ig分子的單體;單體是構成所有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所有抗體的單體都是四條肽鏈的對稱結構,即:兩條糖基化重鏈(H)和兩條非糖基化輕鏈(L);每條重鏈和輕鏈分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輕鏈和重鏈1、輕鏈(light chain,L鏈)由214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為24kD,有兩個由鏈內二硫鍵組成的環肽,L鏈可分為:Kappa(κ)與 lambda(λ)2個亞型。2、重鏈(heavy chain,H鏈)由450-5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55-75kD,含糖數量不同,4-5個鏈內二硫鍵,可分為5類,μ、γ、α、δ、ε鏈,不同的H鏈與L鏈(κ或λ)組成完整的Ig分子。分別稱為:IgM,IgG,IgA,IgD和IgE。安徽富含脯氨酸11抗體公司排行抗體療法是一種利用人工合成的抗體來調理疾病的新興療法。
IgE是什么?與過敏有什么關系?IgE是如何參與過敏反應:IgE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免疫系統的“守門員”。過敏體質的人在初次接觸外界環境中的某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誤判”把這種過敏物質當做外來“入侵者”,身體就產生能夠識別此過敏原的IgE抗體(特異性IgE),就像給過敏原打上了“壞蛋”標簽,使它們下次可以識別到該過敏原。IgE的尾巴則和效應細胞(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粘住。上述過程稱為“致敏”。游離狀態的IgE抗體半衰期是2-3天,如果長期不接觸變應原,致敏狀態可逐漸消失。
抗體重鏈和輕鏈:重鏈分子量為50 000~75 000,由450~5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重鏈恒定區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據此,可將抗體分為5類(class),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應的重鏈分別為μ鏈、δ鏈、γ鏈、α鏈和ε鏈。不同類的Ig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鏈內和鏈間二硫鍵的數量和位置、結構域的數量及鉸鏈區的長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類的Ig,其鉸鏈區氨基酸組成和重鏈二硫鍵的數量、位置也不同,據此又可將同類Ig分為不同的亞類(subclass)。例如,人IgG可分為四個亞類,包括IgG1、IgG2、IgG3和IgG4;人IgA可分為IgA1和IgA2兩個亞類。特定的抗體可以用于診斷某些疾病,如用于檢測乙肝病毒傳染的抗體。
由雜交瘤單細胞克隆所產生的單克隆抗體只能特異性地與抗原分子上的一個抗原決定簇結合,抗體成分均一,抗體的結構、氨基酸順序、特異性等都是一致的,且在培養過程中只要不發生變異,不同時間內分泌的抗體都能保持同樣的結構和功能。用這種技術可按需要生產大量很純的單一抗體,這些是用普通血清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單克隆抗體的發展經歷了鼠源性單克隆抗體、嵌合性單克隆抗體、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和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四個階段。特別是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其可變區和恒定區都是人源的,這類抗體藥物具有高親和力、高特異性、幾乎沒有毒副作用等優點,克服了動物源抗體及嵌合抗體的各種缺點,成為調理性抗體藥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單克隆抗體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山東異嗜性抗體研發制造
多克隆抗體可以通過改變免疫原的免疫化策略來提高抗體的親和力和特異性。北京IgM抗體研發制造
抗體(antibody)是指機體由于抗原的刺激而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它(免疫球蛋白不只是抗體)是一種由漿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鑒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質,只被發現存在于脊椎動物的血液等體液中,及其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抗體能識別特定外來物的一個獨特特征,該外來目標被稱為抗原。抗體是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按其反應形式分為凝集素、沉降素、抗有害素、溶解素、調理素、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等。北京IgM抗體研發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