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多園區管理不同,稻谷互聯網產業園區為園區企業提供打卡考勤、人事管理,審批匯報等常用辦公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該服務為定制化服務,確保要與企業業務一體化。無論是普通寫字樓人員,還是園區專屬排班考勤,園區運營考勤系統均適用。統一化、標準化流程更有利于園區統一各種工單,高效管理和處理任務。細心的人會注意到,有了智慧園區APP,規模較大的企業的員工可以通過GPS定位或WIFI打卡,不需要匯總考勤也能統一管理,行政人員的工作量很大減少。對于員工來說,加班申請、共享日程、會議安排等可以通過智慧園區APP一鍵完成,管理者一鍵審批,很大提高工作效率。如今,線上辦公成為一種趨勢,為眾多園區企業提供新的工作方式。智慧園區APP基本實現了對企業日常管理事務的全覆蓋,線上調度,安全高效,進一步推動協同辦公的進程。相信不遠的將來,智慧園區APP在園區企業中不斷滲透和普及,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辦公轉型。?刷臉就能入園、報修繳費靠智能、停車找車精細定位、考勤審批自動匯報......工業園區品質辦公寫字樓產業
中國革新開放40年, 尤其是1990年浦東革新開放28年以來,長三角的經濟,在“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16字浦東開發開放的方針指引下,已經成為中國很有條件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蘇州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節點城市,近些年的飛速發展,尤其在制造業方面的崛起,與上海形成的這種產業梯度分工協同發展的格局,就是成功的案例。浦東經過28年的革新開放,從一個完全農村化的地區,已經成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重要功能區。在此過程中,我們較早地看到了危機和發展瓶頸,站在地球儀邊思考問題,主動對標世界發達城市和成功的經驗,并清醒地看到,隨著商務成本的急劇上升,一些制造業,必然被周邊城市所吸引。上海怎么辦?浦東怎么辦?我們的應對措施就是根據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找準切入點,著力差異化發展戰略。應對措施之一,就是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南通辦公寫字樓發展趨勢科技地產項目不僅關注建筑本身,更注重為入駐企業提供多種服務與支持。
說到產業園區,很多園區由于沒有足夠的停車位,業主的愛車只能在外“露宿”,甚至有人因小區停車問題引發矛盾,園區綠化率低,本該綠化的地方變成了建設用地,規劃不多元,步道和停車區域混亂......類似上述因園區規劃不完善導致的問題,會給園區內員工帶來很多不方便。不過在稻谷互聯網產業園辦公,就不會出現類似問題。生命之樹:綠色活力城園區以“生命之樹“為藍本建設“綠色活力之城”由外至內的立體景觀規劃,使得綠意自然生長。每位心里有愛的工作者,透過明亮的玻璃窗,時刻都能感覺置身于生機盎然的綠意中。稻谷互聯網產業園由1棟18層行政辦公、1棟12層住宿配套、4棟13F精品辦公、34棟3-5層多層花園辦公樓組成。室內外私享空間與公共空間,相互映襯,疏密有致,達到生態軟件園區的氛圍。
關于復旦張江長三角協同創新研究院,全稱為: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長三角(吳江區)協同創新合作發展研究院,是由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步步高·稻谷互聯網產業園三方共建的集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和人才集聚的政產學研經為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研究院建設在吳江太湖新城的稻谷互聯網產業園1號樓,占地面積約7200平方,配套齊全。研究院東臨上海,北依蘇州,南接浙江,西瀕太湖,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一手“筑巢”,一手“引智”。為了讓孵化器成為稻谷互聯網產業園創新的源泉,復旦張江長三角協同創新研究院積極探索孵化新模式,吸引的創客既有行業大咖,也有高校博士和國內企業等。爭取創新創業與集團業務、產品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激發出新的發展活力。有人說:左邊是園,右邊是園。是塔是橋,是寺是河,是詩是畫。
稻谷產業園的雙拼辦公景觀設計為環形布置,庭院分為了前院、后院、側院、下沉式庭院,一棟兩戶,四周圍合成了超大尺度中心園林,目之所及,皆是綠綠綠綠綠綠綠綠...下沉式庭院:贈送面積面積約55㎡,設置有木平臺、閱讀角、邊緣綠化帶庭院綠化區:贈送面積約為120㎡,設置有logo景墻、門廊、漫步道、休憩座椅...且整個園區以四季有花,四季常綠為布局原則,讓員工像是在森林中辦公,極大的增強辦公舒適感。03全戶型空間采光通透建筑師安藤忠雄曾說過:“當綠化、光和風根據人的意念從原先自然中抽象出來,它們就趨向天堂”。辦公環境的風格取向、舒適與否對于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體現企業文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拼辦公和一般的辦公樓不一樣,它的設計幾乎是三百六十度無角,從各個角落都能采光,非常不會出現一面能照到陽光,另一面陰暗的效果。稻谷人工智能產業園把這些風景放入了園區,造就了一個特色的3.0產業園。湖南辦公寫字樓產業化
稻谷人工智能產業園占地約131畝,總建筑面積約33萬方。工業園區品質辦公寫字樓產業
從2000年開始,上海開始探索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引進和扶持。因為我們發現,跨國公司全球治理架構中有一種搭閣樓的模式,就是在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區域,它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多,設立的公司越來越多,但是這些公司都是母公司直接投資,母公司直接管理,它的比較大的痛點就是管理效率降低,在這個區域或國家,它們自己的企業沒有協同性,而且互相競爭互相爭奪市場形成內耗,由此在這個區域或這個國家成立一個地區總部,管理所有在這個區域它自己的所有公司,從原來垂直性的管理,變成矩陣式的管理模式。我們看到了這種治理模式出現的必要性,在國家商務部和上海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浦東誕生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到2018年底,浦東已有3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集群。這300家地區總部平均每家投資超過1億美元,經濟貢獻超過2億人民幣,深度參與了上海五個中心重要功能區建設。工業園區品質辦公寫字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