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略咨詢:海底撈殺入千億麻辣燙賽道,火鍋巨頭如何重塑快餐江湖
2024年,海底撈旗下新品牌“嗨妮牛肉麻辣燙”以日均翻臺率5次、杭州首店月銷破百萬的業績引發行業震動。華略咨詢深度拆解其背后的戰略邏輯:通過供應鏈復用、組織能力遷移和**場景創新,海底撈正在將火鍋行業的“高階競爭”引入千億麻辣燙賽道。這場變革不僅揭示了餐飲巨頭的進化路徑,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組織能力升級的實戰樣本。
一、現象級案例:海底撈的“第二增長曲線”實驗
在杭州蕭山銀隆百貨負一層,一家掛著“火鍋級牛肉麻辣燙”招牌的門店日均接待超800人次,開業首月即登上區域餐飲熱榜TOP3。這是海底撈試水麻辣燙賽道的較早作品——“嗨妮牛肉麻辣燙”,其單店模型數據顯示:
人效比行業高40%:通過“中央廚房預處理+動線優化”,員工只需傳統門店60%人力
坪效達8萬元/㎡/年:30-50㎡小店設計,復用海底撈會員體系實現高頻復購
供應鏈成本優勢達15%:依托蜀海體系,牛肉采購價比中小品牌低1.8元/50g
華略咨詢研究發現,這不僅是品類跨界嘗試,更是一場組織能力的系統遷移。海底撈通過“紅石榴計劃”,將經過火鍋業務驗證的供應鏈管理、標準化運營、服務創新等關鍵能力模塊化輸出,實現新業務快速落地。
二、戰略解碼:三大組織能力支撐體系
(1) 供應鏈協同:從成本中心到利潤引擎
海底撈母公司蜀海供應鏈已建成覆蓋全國的“24小時冷鏈配送圈”,其能力正從后臺走向前臺:
食材復用率78%:麻辣燙與火鍋共享牛肉、骨湯等6大關鍵原料
動態庫存管理系統:根據門店Sales data自動調整區域倉備貨量,將損耗率控制在3%以內
預制菜研發反哺:為麻辣燙開發的麻辣牛肉片,同步進入火鍋食材零售渠道
(2) 組織柔性:敏捷型團隊搭建方法論
“嗨妮”項目組由海底撈內部競聘組建,其組織設計體現三大創新:
“特種兵小組”模式:5人關鍵團隊(產品+運營+供應鏈+數字化+服務設計)擁有高度決策權
能力嫁接機制:直接調用海底撈食品安全體系、員工培訓學院等成熟模塊
賽馬激勵機制:新店長可享受TOP3年利潤分成,***者回調總部晉升
(3) 數字化基建:重構快餐業人貨場
在30平米門店里藏著餐飲數字化的未來圖景:
智能定價系統:根據周邊3公里競品數據動態調整套餐價格
熱力感應選品:通過攝像頭識別被拿取較多的菜品,實時調整陳列位置
會員數據貫通:海底撈7100萬會員可直接兌換麻辣燙優惠券
三、行業啟示: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巨頭跨界?
華略咨詢針對餐飲企業提出四級能力建設建議:
Level 1:供應鏈韌性打造
聯合區域同行建立采購聯盟,對抗巨頭的規模優勢
重點把控1-2個關鍵食材的源頭直采(如區域特色農產品)
Level 2:組織敏捷化改造
建立“戰略預備隊”機制,儲備具備多崗位經驗的復合型人才
推行“內部創業計劃”,釋放員工創新潛能
Level 3:場景差異化創新
挖掘區域飲食文化,打造“本地化爆品”(如潮汕牛肉麻辣燙、川式冒菜麻辣燙)
設計“15分鐘價值體驗”環節(如現場捶打牛肉丸、定制湯底)
Level 4:生態位卡位戰略
在巨頭尚未覆蓋的三四線城市建立區域品牌認知
與便利店、社區團購等渠道合作,布局“微型消費場景”
四、**觀點:快餐業進入“能力競爭”時代
華略咨詢創始人於江濤指出:“海底撈的跨界不是簡單的品類延伸,而是組織能力的溢出效應。當頭部企業將經過驗證的管理體系、供應鏈網絡、數字化能力打包成‘即插即用模塊’,行業競爭將從產品維度升級到組織系統維度。”
數據顯示,2024年Q1餐飲行業戰略咨詢需求同比增長230%,其中76%企業關注點集中在“如何構建抗風險組織體系”。這預示著中國餐飲業正從粗放擴張轉向精耕細作,組織能力建設已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死線。
海底撈的麻辣燙實驗,本質是一場關于組織能力邊界拓展的壓力測試。在消費分級、成本高企的當下,華略咨詢建議企業重點關注三大能力建設:柔性供應鏈體系、模塊化組織架構、數據驅動決策機制。唯有將核心競爭力轉化為可復制、可遷移的系統能力,方能在巨頭跨界沖擊下找到破局之道。
(本文由華略咨詢原創發布,轉載需授權。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紅餐大數據、海底撈2024年Q1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