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動”視角看金角魚如何賦能壓強專題復習課
奉賢區舉辦了一場壓力壓強專題教研活動。在教研員汪根龍老師“三動”教學法的指導下,匯賢中學的曹麗老師帶來一堂精彩的壓力壓強變化量專題復習公開課,古華中學陳正大老師從“三動”視角給了這堂課極高的評價。金角魚在“三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動眼
“動”是刺激,“眼”是感器,“動眼”就是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它包括眼睛(視覺)、耳朵(聽覺)、手(觸覺),還有頭腦(科學思維)等。在復習課課堂中,教師要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感受周圍的事物(物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通過實驗情境的再現,將學生頭腦中的理論再次與情境聯系起來,將知識與社會聯系起來,加深知識的理解,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多元能力的提升。
金角魚為此提供了:
(1)投放活動情景化
可以動態調整液體、固體的參數,借助壓力壓強傳感器,清晰得讓學生觀察到投放前后,水位變化、杯內杯外的壓強變化量。
(2)計算過程顯性化、概括匯總表格化
曹老師借助金角魚提供的探究5種投放狀態下各物理量變化的思想,分析每一步相關物理量的表達式,總結出變化表格。
2 動心
“動”是促進,“心”是科學思維,“動心”就是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課堂上,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活動的互動中激發、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形成能力,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曹老師通過師生之間問題式的對話引導學生分析變化規律,讓學生總結出新結論:
1. 柱形容器溢出之后液體壓力變化量△F液=F浮-G溢
2. 物體漂浮時△F液=△F容,物體沉底時△F液<△F容。
歸納之后,老師又利用金角魚的“解題分析操作化”,將文本式的靜態情境轉變為可操作情境,帶領學生運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這就使學習構成了一個閉環。
3 動情
“動”是形成,“情”是物理觀念、學科素養。金角魚復習方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結構化、系統化,促進學生所學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能從物理學的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物理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整節課在“三動”教學法的指導下,曹老師和金角魚專題復習方案有機結合,使得課堂脈絡清晰,環環相扣。學生在知識上得到了拓展,在思維上更加深入,在能力上得到了提高。通過總結的新規律、新方法,能更輕松地理解知識、有效解題。
金角魚的探究式專題復習方案也再次在實踐運用中體現出對課堂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