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與金角魚整合教學研究》之上海奉賢5.6教研
5月6日下午,主題為“在線教學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金角魚初中物理》教學軟件的有效整合教學研究”的線上教研活動通過線上會議順利展開。本次活動由區物理教研員汪根龍主持,全體初二初三物理教師108人參加。

本次活動包括視頻觀課、教師說課、指導評課和課程標準學習四個環節。
一、視頻觀課
視頻觀課環節,由弘文學校物理教師張嬋燕和崇實中學物理教師、區物理中心組成員趙婕先后呈現了兩段精心錄制的視頻。
首先由弘文學校張嬋燕老師進行《“123模式”初中物理中考模擬卷講評(電學)》線上教學展示。課前張老師對學生試卷進行數據分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課中張老師將123教學模式運用于試卷講評課中,由“學生自訂+PPT講解+典型題講解+自我梳理再訂正”等主要環節構成。

一輪學生自行訂正,減少不必要丟分。學生瀏覽各自的錯題并在在評論區留言,張老師整體歸納失分原因,進行分析指導。
二輪生本互動,查缺補漏。學生根據PPT出示的答案及過程再次訂正后,使用投票功能統計仍有疑問的題目。張老師根據投票結果,分析易錯知識點分布,確定本節課講評重點。
三輪典型例題講解、變式訓練。本節課共分析了電路連接、故障電路、綜合計算和綜合實驗四類題型,講解過程采用“典型例題+變式訓練”的模式,講解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張老師在必要時做適當的補充。
接著,由實驗·崇實聯合中學、區中心組成員趙婕老師開展了關于“情景和表格綜合題講解”的講座。數據表格綜合題是上海物理中考試題中一個特色。崇實中學的趙婕老師為區物理教師分享了數據表格綜合題講解方法和策略。主要從題型考點、學生做題常見錯誤類型、通過精選例題以片段方式以目標導向活動和所謂關系、所謂表達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目標導向活動。任何實驗的行為都是為實驗目的服務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操作步驟與結論表達,因此一定要先明確實驗目的。從實驗目的中可以獲取到答題表述時的表導向邏輯、因果邏輯、語言邏輯。
二,所謂關系,所謂表達。研究對象與某個印象因素的關系本質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有無關系、定性關系、定量關系。趙老師結合典型例題,對三種關系的數據分析過程和回答表述格式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二、教師說課
張嬋燕老師表達了她對于奉賢初中物理教學“123專題模式”的鐘愛。這一模式不僅可以應用于專題課,還可以作為單元復習課的引入,而本節試卷講評課則是對“123微專題模式“的嘗試。趙婕老師分享了此次講座的設計思路,主要是對學生在數據表格題中的常見錯誤,進行了原因分析和思路總結。希望能通過“方法指導+例題同步分析”的方式,讓學生直觀、迅速地掌握指導方法的應用。
三、指導評課
在指導評課環節,奉城二中副校長、區初中物理中心組成員顧鼎元老師從“可視、可思、可入”三個層面對張嬋燕老師的專題復習課進行了點評:(1)現象動態可視化,通過金角魚虛擬仿真軟件事先搭建電路,模擬電路變化過程,現象清晰且動態可見。思維動態可視化,典型例題以學生講評為主,講評過程中出示學生之前解題過程圖片,將思維過程展示出來,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感悟。(2)可思,通過學生自我反思,生生互動啟發,共同總結提煉。(3)可入,課堂教學通過123教學模式有深入有拓展有提高,題目設計有深度、有拓展,即為可入。
四、課程標準學習
學習課程標準環節,教研員汪根龍帶領全區物理教師一起學習了《課程標準(2022版)》,通過與2011版本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進行了比較,分析其中的內容調整變化,并共同閱讀領悟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
汪根龍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指導,再次重申了線上教學“三可”:一、可視化:即可視覺,視而感覺,覺有所悟;二、可思想:即可思索,思而求索,索能得道;三、可入境:即可入境,入而臨境,境拓展界。并以本次活動兩節視頻為例,從“三+X”多角度進行點評。汪老師還以生活中蜘蛛網為例,指出物理課堂教學正如蜘蛛織網,是一個精細化的過程。教學環節、問題鏈設計、作業設計只有做到精細化設計,才能更使物理教學更具生命力。希望全區物理教師教學設計要精細化,要有規范,提升課堂質效,打造有生命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