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能指標穩定性:系統持續運行7*24小時;
響應時間:反應時間低于3s;
并行時間:連接十臺基站查看數據處理實時性,數據延遲不超過10s;
同時在線用戶:支持同時200個用戶在線;
適配CentOS、麒麟OS等操作系統。
基站設施和安裝要求單個AIS基站設備共2U,上架安裝,基站安裝在平臺的機房內,天線安裝在平臺頂部,周圍無遮擋,所有設備接入機房的防雷接地系統,接地電阻≤5Ω,所有設備、天線、饋線要求良好接地。本工程所有設備采用交流220V供電方式,根據AIS基站的設備功率值進行估算,整個AIS基站的總功率不超過100W。 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時間較短,基建、技術等方面的經驗還不夠,安全管理工作還不到位,安全事故時常發生。湖南風電安全解決方案
項目施工船與集控中心之間傳輸距離遠,而且施工區域沒有運營商的公網信號,需要傳輸視頻圖像等,帶寬要求高(50M-100M),加上船舶在移動狀態,以往的網橋、自組網等技術不能滿足項目的需求。針對上述需求和項目的特點,擬采用先進的帶動態跟蹤伺服動中通高帶寬微波通信技術,該技術是使用波長在1毫米至1米之間的電磁波進行通信,該波長電磁波所對應的頻率范圍是200MHz(0.3GHz)-300GHz,
項目選用5.8G頻道進行傳輸,無需申請頻率執照。與同軸電纜通信、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等現代通信網傳輸方式不同的是,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為介質進行的通信,當兩點間直線距離內無障礙時,就可以使用微波傳送。并且借助伺服動態跟蹤技術,保證船舶在移動狀態下還保存良好的連接。 陜西風電安全解決方案包括雷達在線監測子系統、船舶自動識別子系統(AIS)、甚高頻(VHF)通訊子系統、視頻監控(CCTV)子系統。
海上施工船網絡覆蓋系統:
海上施工船網絡覆蓋主要采用遠距離微波通訊系統,由岸基無線寬帶基站和船載無線傳輸終端組成。船載動中通設備能為船舶打造一條高性價比、高帶寬、遠距離的百兆級無線傳輸鏈路,解決了現階段海上網絡覆蓋不足、資費高昂、帶寬低下三大難題,滿足船岸視頻語音通信、視頻遠程監控、互聯網接入的應用需求。
水文氣象支持系統:
水文氣象支持系統,由小型氣象雷達、遠程氣象站點、氣象信息服務器、后臺顯示設備、可視化風,浪涌、氣象預報等部分組成,能夠提供指定地點的水位、流量、溫度、濕度、降雨、能見度等水文氣象信息,為船舶安全監管提供依據。
1、構建海上可視化監控體系,通過全海域可視化監控時刻關注風電場內外的船舶通航情況,以及時發現通航風險并作相應的應急處理。通過海上微波視頻傳輸系統,指揮中心能夠實時查看施工船舶內的視頻圖像,了解施工作業現場的情況。
2、構建海上氣象預警體系,通過在風電場內布設水文氣象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風電場海域的天氣狀況。
3、構建多部門協調監管體系,系統可提供標準化的接口與海事監管部門、漁政部門、應急部門、能源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可提供安全監管結果數據和過程記錄原始數據,滿足海事等監管部門對海上風電從建設、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安全監管和證據保存需求。 船舶種類、高度、船舶總長、船舶型寬、總噸、凈噸、載重噸、吃水、船主、聯系電話等。
安全生產人員動態監管系統從人員跟蹤定位及人員應急處理兩個方面對風電場人員進行管理,由系統管理人員將作業人員基本信息及示位標綁定信息錄入到系統中,作業人員出海作業時攜帶個人示位標以及移動設備,當人員登上船只、風機、升壓站等設施時掃描張貼的二維碼或人臉識別等方式即可實現打卡及人員當前動態上報;當人員落水時攜帶的個人示位標立即發送包含GPS位置的報警報文到AIS基站,AIS基站通過UDP方式將報文轉發到數據采集服務器,服務端解析數據后,將觸發報警消息,并且控制攝像頭自動轉動到落水人員位置進行聯動跟蹤拍攝,確保盡快進行救援。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通常在距離陸地10~100公里的海域中,受復雜惡劣的海洋環境影響,安全風險隱患頗多。新疆水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清單
值班員快速便捷的選擇聯動方式:CCTV聯動、VHF語音聯動、高音喇叭聯動、高亮燈光聯動。湖南風電安全解決方案
本項目VHF基站設備選用TSR-2000H型VHF收發信機,滿足海上風電集中調度要求的數字化船岸通信設備,滿足VHF信號的收發、廣播和集中管理的集成化產品。
VHF基站架設高度建議不低于30米,覆蓋半徑約20公里。基站系統的物理設備主要由:收發信機、基站IP控制器、天饋系統以及配套的網絡防雷等設備組成。
其中VHF收發信機負責信號的接收和發射,基站IP控制器負責對接收發信機的遠程控制和管理。每個收發信機單獨配一套天饋系統(包括室外玻璃鋼天線、避雷器、饋線等)。 湖南風電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