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自動識別子系統
(AIS)海上航行中,船舶之間常常需要掌握彼此之間的動、靜態消息,避免船舶在航行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因此實現船舶的自動識別是海上航行安全、海上交通管理和航海技術發展的重要問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作為一種新型的助航設備,安裝了AIS的船舶能夠在不需要船舶駕駛員介入的情況下,周期性地在海上通過VHF頻道自動廣播船舶的運動信息。向其他過往船只發送本船的運動信息與軌跡,以提示其他過往船只提前規劃航道,避免發生碰撞。 部署邊緣計算終端,通過智能安防視頻監控實時檢測。貴州水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方案
落水預警
救生衣AISMOB設備(個人示位標),落水后可向AIS基站或衛星發送求救信號,系統收到求救信號后自動標記出落水人員在電子海圖中的位置,并發出聲光報警通知監控人員。
視頻聯動當出現落水預警時,可以通過光電設備聯動功能,將攝像頭自動對準落水位置,鎖定落水人員的落水區域,輔助救援工作。
其中個人應急示位標的參數滿足:
AIS發射功率:1W
DSC發射功率:0.5W
工作溫度:-20°C-+55°C
存儲溫度:-30°C-+70°C
防水:10m深度
通過標準:RTCMSC11901,EN303098-1、 四川海上風電安全監管系統當有船舶穿過藍色預警線(一級警戒區)時,雷達和AIS系統捕捉到船舶信息進行驅離。
施工區域安全預警系統
施工區域安全預警系統作為海上風電的安全管理的基礎平臺,包括雷達在線監測子系統、船舶自動識別子系統(AIS)、甚高頻(VHF)通訊子系統、視頻監控(CCTV)子系統等,系統將風場施工區域的船舶信息在一張圖上進行展示。包括AIS信息、雷達回波疊加顯示、CCTV視頻疊加信息,保證海上數據信息的精確顯示,實時顯示海上風電場及附近水域的交通狀態。可通過電子圍欄設置警戒區,對于雷達、AIS、CCTV等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對于船舶碰撞進行提前預警。
在2023年的電力安全監管重點任務中,國家能源局針對當前海上風電領域施工安全問題,明確提出了編寫海上風電施工安全檢查(督查)事項清單的要求。這一清單的編寫,旨在進一步細化安全監管要求,確保海上風電建設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嚴格的監管和保障。
為了加強安全監管的力度和效果,國家能源局還強調與地方應急、海事、交通運輸等部門的協調溝通。通過與這些部門的緊密合作,能夠進一步形成監管合力,確保海上風電施工安全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監管。這種跨部門的協調溝通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監管效率,還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安全隱患,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在此基礎上,上海、江蘇、山東海事局也積極行動起來,陸續發布了海上風電通航安全管理辦法。這些管理辦法針對各自管轄海域內從事海上風電建設、運維的船舶、人員進行了專門管理。通過制定具體的管理措施和監管要求,進一步提高了海上風電通航安全的管理水平。這些管理辦法的發布和實施,不僅有助于規范海上風電建設、運維行為,還能有效防范和減少海上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海上風電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海上風電施工期智慧管理平臺將各系統將分散的各類系統信息數據收集。
數據共享與接口
建立符合統一數據標準的共享數據中心平臺,能實現將系統中所需共享的異構和非異構的數據信息使用通用的數據抽取(采集、清洗、轉換或同步)方法,推送至平臺中進行共享、發布、應用;除此之外還能與海事單位所用系統發布的數據接口實現共享數據的交互。
(1)數據源配置添加需要采集的數據信息,并對需要采集的數據進行配置,包括配置數據源字段信息,數據源采集的方式,數據源存儲信息等。
(2)數據匯總支持各個分支數據源匯總數據到數據中心。采集公共數據的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數據匯總的過程,整合各個系統平臺將各業務部門的公共數據采集回來,匯集到數據中心的緩存數據庫。經過數據管理系統的比對、校驗、轉換得到一致的數據。 一個中心平臺是海上風電施工期智慧管理平臺。貴州水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方案
系統便可以將目標船舶自動放大并居中顯示,在目標船舶航行過程中。貴州水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方案
安全生產人員動態監管系統:
安全生產人員動態監管從人員跟蹤定位及人員應急處理兩個方面對風電場人員進行管理,由系統管理人員將作業人員基本信息及示位標綁定信息錄入到系統中,作業人員出海作業時攜帶個人示位標以及移動設備,當人員登上船只、風機、升壓站等設施時掃描張貼的二維碼即可實現打卡及人員當前動態上報;當人員落水時攜帶的個人示位標立即發送包含GPS位置的報警報文到AIS基站,AIS基站通過UDP方式將報文轉發到數據采集服務器,服務端解析數據后,將觸發報警消息,并且控制攝像頭自動轉動到落水人員位置進行聯動跟蹤拍攝,確保短時間進行救援。 貴州水上風電安全監管平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