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面屏形式裸眼3D在一些商圈被使用并廣受歡迎。此種裸眼3D是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連接的兩塊或多塊LED屏作為一個整體,跨屏顯示一個內容,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裸眼3D形式。裸眼3D是指不佩戴任何輔助設備便可感受到三維立體空間效果的技術,已被寫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之中。正是由于人們對裸眼3D的美好憧憬,也正由于其發展不夠成熟、缺乏足夠的共識基礎,裸眼3D的概念有被濫用的嫌疑。本文就多面屏、旋轉LED條、裸眼3D顯示屏等常見的裸眼3D形式,針對各自特點進行分析闡述,以期助力于有關常識性共識的形成。裸眼3D技術的低能耗和環保性能,符合現代社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合肥城市裸眼3D
從測試結果來看,在表明透鏡在聚焦液晶顯示器用于創建圖像的紅、綠和藍光時實現了高分辨率后,研究人員將其納入了一個4英寸的原型3D光場顯示器,觀看距離則在24至90厘米之間。該顯示器形成了一個平滑的水平視差,在所有觀看距離上的串擾率低于26%,這意味著很少有會導致眼睛疲勞或使圖像看起來不真實的錯誤。該顯示器還表現出高達82%的光效率,遠遠高于其他已報道的類似3D顯示系統。高光效對于創造一個明亮的虛擬圖像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諸如便攜式電子產品等耗電量大的應用。合肥城市裸眼3D裸眼3D技術的發展,讓觀影體驗更加舒適和自然,消除了佩戴眼鏡的不便。
裸眼3D技術可以分為光屏障式、柱狀透鏡式以及方向性背光3D技術。早在2009年,美國的PureDepth公司研究開發出來的多層顯示技術(MLD)就是一種裸眼3D顯示技術,這種技術的好處是不會讓觀眾產生觀看的不良反應,如惡心、眩暈等。同時這種技術還突破了視野以及角度的限制,使得觀看場所可以進一步的擴大。較為個性化的一點是,使用這種3D顯示技術還可以添加二維的字幕?,F該技術已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地區推廣使用。相比較于MLD技術,柱狀透鏡式3D顯示技術就不具有什么優勢。
從技術上來看,裸眼式3D可分為光屏障式柱狀透鏡技術和指向光源三種。裸眼式3D技術較大的優勢便是擺脫了眼鏡的束縛,但是分辨率、可視角度和可視距離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在觀看的時候,觀眾需要和顯示設備保持一定的位置才能看到3D效果的圖像(3D效果受視角影響較大),3D畫面和常見的偏光式3D技術和快門式3D技術尚有一定的差距。不過液晶面板行業巨頭友達光電,研發巨頭3M等已經在積極進行研發,預計部分裸眼式3D顯示設備將于今明兩年實現量產。裸眼3D技術的實時渲染和處理能力,可以處理復雜的場景和特殊效果,呈現出更加震撼的效果。
日本 Nagoya University 采用密集相機陣列組建了頭一個 Free-Viewpoint TV (FTV) 系統;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 自2001年以來, 將 3D video(3DV) 作為 FTV 的頭一階段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深度圖像的 3DV 的標準,并發布了一系列 3DV 片源制作的相關工具;由此可見,要得到具有裸眼 3D 顯示 3D 效果的片源,很重要一點就是要獲得多視點圖像源。目前市面上的裸眼 3D 顯示器播放的大多都是通過計算機圖形建模生成的動畫,其真實感較差,無法比擬真實場景。裸眼3D技術的研究,需要對人眼視覺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合肥城市裸眼3D
裸眼3D技術的創新性,給電影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商機。合肥城市裸眼3D
LED條高速旋轉隱藏了顯示介質的物理存在,在感知不到存在顯示介質的情況下,對虛擬物體的感知將會擺脫2D顯示平面的束縛,拓展到整個3D空間之中,不再以顯示介質為參照,產生與傳統建立在矩形顯示區域上的完全不同的認知。其消除了虛擬影像與2D顯示介質的聯系,突破了顯示介質對虛擬對象感知的束縛,模糊了虛實之間的邊界,將虛擬內容融合到實際的3D世界之中。這樣有物體的地方就呈現物體,沒有物體的地方是透明的,可以看見后面的環境對象,實現了物體懸浮在空中的視覺效果。合肥城市裸眼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