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鐵中石墨的形成過程稱為石墨化過程。鑄鐵組織形應的基本過程就是鑄鐵中石墨的形成過程。因此,了解石墨化過程的條件與影響因素對掌握鑄鐵材料的組織與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據Fe-C合金雙重狀態圖,鑄鐵的石墨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液相亞共晶結晶階段。包括,從過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直接結晶出一次石墨和共晶成分的液相結晶出奧氏體加石墨由一次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在高溫退火時分解形成的石墨。中間階段,即共晶轉變亞共折轉變之間階段。包括從奧氏體中直接析出二次石墨和二次滲碳體在此溫度區間分解形成的石墨。鑄鐵件在醫療器械中,展現準確與可靠。青島壓縮機鑄鐵件加工
鑄鐵件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常常會出現氣孔、夾渣、裂紋、凹坑等缺陷。常用的修補設備為氬弧焊機、電阻焊機、冷焊機等。對于質量與外觀要求不高的鑄件缺陷可以用氬弧焊機等發熱量大、速度快的焊機來修補。鑄鐵件質量對機械產品的性能有很大影響。例如,機床鑄件的耐磨性和尺寸穩定性,直接影響機床的精度保持壽命;各類泵的葉輪、殼體以及液壓件內腔的尺寸、型線的準確性和表面粗糙度,直接影響泵和液壓系統的工作效率,能量消耗和氣蝕的發展等;內燃機缸體、缸蓋、缸套、活塞環、排氣管等鑄銅件的強度和耐激冷激熱性,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作壽命。安徽發動機鑄鐵件加工高溫環境下,鑄鐵件依然保持穩定性能。
一般來說,鑄件冷卻速度趨緩慢,就越有利于按照Fe-G穩定系狀態圖進行結晶與轉變,充分進行石墨化;反之則有利于按照Fe-Fe3C亞穩定系狀態圖進行結晶與轉變,**終獲得白口鐵。尤其是在共析階段的石墨化,由于溫度較低,冷卻速度增大,原子擴散困難,所以通常情況下,共折階段的石墨化難以充分進行。鑄鐵的冷卻速度是一個綜合的因素,它與澆注溫度、傳型材料的導熱能力以及鑄件的壁厚等因素有關。而且通常這些因素對兩個階段的影響基本相同。
鑄鐵的過熱和高溫靜置的影響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提高鐵水的過熱溫度,延長高溫靜置的時間,都會導致鑄鐵中的石墨基作組織的細化,使鑄鐵強度提高。進一步提高過熱度,鑄鐵的成核能力下降,因而使石墨形態變差,甚至出現自由滲聯體,使強度反而下降,因而存在一個‘臨界溫度。臨界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鐵水的化學成分及鑄件的冷卻速度一般認為普通灰鑄鐵的臨界溫度約在1500一1550℃左右,所以總希望出鐵溫度高些。灰鑄鐵是一種斷面是灰色,碳主要以片狀石墨形式出現,是應用**為***的一種鑄鐵。灰鑄鐵的鑄造性能、切削性、耐磨性和吸震性都優于其它各類鑄鐵,而且生產方便、品率高、成本低。因此,在工農業生產中友鑄鐵獲得廣泛應用,在各類鑄鐵的總產量中點80%以上。鑄鐵件在消防設備中,確保關鍵時刻的可靠性。
1.消除應力退火由于鑄件壁厚不均勻,在加熱,冷卻及相變過程中,會產生效應力和組織應力。另外大型零件在機加工之后其內部也易殘存應力,所有這些內應力都必須消除。去應力退火通常的加熱溫度為500~550℃保溫時間為2~8h,然后爐冷(灰口鐵)或空冷(球鐵)。采用這種工藝可消除鑄件內應力的90~95%,但鑄鐵組織不發生變化。若溫度超過550℃或保溫時間過長,反而會引起石墨化,使鑄件強度和硬度降低。2.消除鑄件白口的高溫石墨化退火鑄件冷卻時,表層及薄截面處,往往產生白口。白口組織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剝落。因此必須采用退火(或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組織。退火工藝為:加熱到550-950℃保溫2~5h,隨后爐冷到500-550℃再出爐空冷。在高溫保溫期間,游高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分解為石墨和A,在隨后護冷過程中二次滲碳體和共析滲碳體也分解,發生石墨化過程。由于滲碳體的分解,導致硬度下降,從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選用強度高的鑄鐵材料,打造耐用鑄鐵件。山東插秧機鑄鐵件廠家
鑄鐵件廣泛應用于管道連接,確保密封性。青島壓縮機鑄鐵件加工
石墨大小也是影響鑄鐵力學性能的一個因素。一般石墨球徑越細小,球鐵的強度越高,塑性、韌性越好。國家標準將石墨大小分為六級,見表6-13。評級時可以對照評級圖評定,亦可以測量石墨的大小進行評定。如果球墨鑄鐵還采用部分奧氏體化正火,則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塊狀,如圖6-24a。這種鐵素體是在三相區(奧氏體、鐵素體、石墨三相區)內,呈塊狀的未溶鐵素體在正火時保留下來。如果采用完全奧氏體化爐冷至三相區保溫,進行二階段正火時,鐵素體呈分散分布的網狀,如圖6-24b。這種鐵素體是從奧氏體晶界上析出的。一般情況下,分散分布的鐵素體數量較少。國家標準按照塊狀(A)和網狀(B)兩個系列,將分散分布的鐵素體分為六級,青島壓縮機鑄鐵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