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說法,意思是治病要辨清體質,因人而異。中醫體質辨識旨在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預防、養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徑,有利于實施個體化診療,有利于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對于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現代醫學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醫體質共分為9種基本類型: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 特稟質。不同體質類型在形體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應狀態、發病傾向等方面各有特點。如何觀察調理體質效果?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啟達中醫體質辨識儀-規格-參數-詳情
中醫體質辨識,即以人的體質為認知對象,從體質狀態及不同體質分類的特性,把握其健康與疾病的整體要素與個體差異的手段,從而制定防治原則,選擇相應的預防、養生方法,進行“因人制宜”的干預。中醫體質辨識的使用者需要如實填寫符合《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的中醫體質辨識量表,量表一般為選擇題,約60道題左右,使用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填寫完畢后即可獲知自身體質類型,體質辨識量表的結果必要時候仍需要專業中醫醫生進行判斷,尤其是出現幾種體質同時存在的情況,需要中醫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四診合參,綜合判斷。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啟達中醫體質辨識儀-規格-參數-詳情如何從中醫角度來辨別體質呢?
體質秉承于先天,得養于后天。各種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對體質形成和影響產生作用。先天稟賦,包括種族、家族遺傳,婚育、種子,以及養胎、護胎、胎教等,決定著體質的相對穩定性和個體體質的特異性;后天各種因素如飲食營養、生活起居、精神情志,以及自然社會環境,疾病損害,藥物治療等,對體質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因此,體質是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受到內外各種環境的影響,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歷較長時期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生理心理特質。
體質的可調性使調理體質而防病治病成為可能,通過調整體質而恢復健康,是醫學的重要途徑;同時,改善偏頗體質,對疾病的預防也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然而,體質具有的相對穩定性也指出,個體體質一旦形成,在一定時間內不易發生大的改變,這一特點也就決定了調節偏頗體質(尤其是秉承先天及因長期不良習慣而形成的嚴重偏頗情況)的困難性與調理過程的長期性。之所以做體質辨識的期限不宜超過一年,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會伴隨每年的四季更迭,經歷包含生、長、化、收、藏不同階段的一個完整生命發展周期,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于每次周期的同一階段接受體質辨識,才能更加準確地了解自己一年來的體質變化。如果有條件,每個季度做一次體質辨識的觀察效果會更好。我們對自己的體質要有實時的把握,力爭把偏頗程度盡可能地縮小。體質辨識有什么用呢?
中醫辨證思想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出人體自身正氣的強弱,是發病與否的重要原因。偏頗體質中的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直接反映了機體的正虛體質,相關調護建議的重點全部圍繞補氣、溫陽、滋陰等扶正手段展開。血瘀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雖然名稱上體現的是邪盛體質,但在臨床應用中,這些體質卻不乏大量因虛致實的情況:正氣虧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可致血液瘀阻,久之出現血瘀質;脾陽虧乏,運化水谷精微不力,痰濕內生,阻礙氣機,會成為痰濕、氣郁體質形成的重要原因;肺氣不足,衛表不固,機體對外界氣候變換時的五邪侵襲便無力抵御,某些特稟質的成因正是如此。啟達中醫體質辨識有哪些基本參數呢?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啟達中醫體質辨識儀-規格-參數-詳情
中醫體質是否可調呢?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啟達中醫體質辨識儀-規格-參數-詳情
西方醫學的各種體質分型學說,多屬于現代心理學與西醫解剖學層面關系的研究,缺乏對個人形態特征與生理功能、病理發展方面關聯性的分析,且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尚處于歸納階段,因而對醫學健康養生、防治疾病等臨床實踐方面的指導價值非常有限。比較西醫體質觀念,中醫體質分型是以中醫陰陽學說、整體觀念為基礎,以“形神合一”的生命觀和“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出發點,考量的人體特征更加具體,兼顧了先天、后天、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宇宙等多方面影響因素的作用,從人體的陰陽屬性、表里屬性、虛實屬性、寒熱屬性、氣血屬性、經絡屬性、形神屬性的多角度、多層次對不同類型之人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因而得出的體質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其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能夠直接應用于中醫養生康復和醫療實踐,對人們現實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調體通絡、四季養生更具實際指導意義。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啟達中醫體質辨識儀-規格-參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