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體質狀態與精神情志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不同的體質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并表現出特定的精神狀態和情志反映。各種不同的精神情志既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體質變異的原因。情志活動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情志舒暢,精神愉快,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協調,則正氣旺盛。體質平和,內可抵御飲食及“怒、喜、思、悲、恐、驚、憂”七情之傷,外可防“風、寒、暑、濕、燥、火”六***之害。反之,情志不遂,精神異常,臟腑氣機、陰陽氣血失和,會引起體質偏頗,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過激情緒對五臟、氣機具有不同的傷害作用,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情志的變化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衡與全身氣機的紊亂。具體表現在:喜則氣緩,氣為血帥,氣滯則血瘀,久而導致血瘀質;長期悲傷憂愁,耗傷肺氣,可致氣虛質;久受驚恐,心神不寧,元陽不固,四肢冰冷,可見陽虛質;急躁易怒,肝氣郁結,火邪內生,耗傷陰津,導致氣郁質、熱盛陰虛體質,進而氣滯血瘀,日久產生血瘀質;思慮過度,思則氣結,脾氣壅滯,運化失常,痰濕內生,致痰濕質;日久化熱,導致濕熱質。如何做中醫體質辨識?四川智能中醫體質辨識儀-圖片-視頻-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應繼續以疾病為主要對象,而應以人類健康作為醫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中醫學中則屬于“治未病”的范疇。“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應在“未病”時重視養生、調攝,以防邪、辟邪。而啟達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就是治未病抓手,為“治未病”提供了方法與途徑”。啟達醫療研發的中醫體質辨識系統是一項中醫體檢內容,適用于醫院、社區服務中心、體檢中心、診所、校醫室等基層醫療機構以及養老院、藥房、企業、服務大廳等機構,將逐漸在公共衛生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助力中醫藥預防保健事業發展。河南智能中醫體質辨識儀-圖片-視頻-案例情志與中醫體質的關系是什么?
諸如***、糖尿病、***、**等許多重大慢性疾病的形成,是多種致病因素長期積累、持續作用于人體的結果,一旦確診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過去人們習慣于得了病才來醫院治病,但此時疾病已形成且為時已晚;現今大家更加注重防病了,然而在病形成之前來醫院做體檢,西醫指標大多在正常范圍,似乎又沒有進行健康干預的必要。那么,預防疾病的切入點在哪里呢?——這就是中醫體質辨識。中醫體質辨識可以提供給人們一個了解自己的平臺,掌握自身體質特點,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的個體調體養生、防病治病方案,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轉歸、愈后、乃至及早規避各種健康隱患。引導預防疾病可以從中醫體質辨識開始。
自測后如果顯示同時屬于多個體質,應該要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呢?首先要了解重點問題,分析各種體質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氣虛質可以導致痰濕質,氣郁質可以導致血瘀質,氣虛質也可以導致血瘀質。如果在分析體質報告時,有經驗豐富的中醫醫師為體檢者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并指導調理體質的具體方法,會對體檢者了解自己屬于哪一種或哪幾種體質,以及體質的偏頗程度、調護途徑更有幫助。可以請教相關的專業人士,聽取他們的指導建議,但也不用擔心體質太多會有什么不好的結果。啟達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如何在“治未病”中發揮作用?
可遵從四時調補法——①春宜升補:順應陽氣升發之性,食性宜清輕升發,宣透陽氣。宜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筍、薺菜等輕靈宣透、性溫平淡之品。②夏宜清補:宜選用清熱解暑、清淡芳香之品,不可食用味厚發熱的食物。多食新鮮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蘿等,以及其他清涼生津食品如金銀花、菊花、蘆根、綠豆、冬瓜、苦瓜、黃瓜、生菜、豆芽等。③秋宜平補:進食補品宜選用寒溫偏性不明顯的藥食,不宜用大寒大熱之品,另外秋天氣候干燥,宜食用濡潤滋陰之品如沙參、麥冬、阿膠、甘草等。④冬宜溫補:選用溫熱之品以輔助散寒,如姜、桂、胡椒、牛肉、羊肉、狗肉等。中醫體質分為幾種呢?河南智能中醫體質辨識儀-圖片-視頻-案例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啟達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助力身心健康正當時!四川智能中醫體質辨識儀-圖片-視頻-案例
中醫辨證思想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出人體自身正氣的強弱,是發病與否的重要原因。偏頗體質中的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直接反映了機體的正虛體質,相關調護建議的重點全部圍繞補氣、溫陽、滋陰等扶正手段展開。血瘀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雖然名稱上體現的是邪盛體質,但在臨床應用中,這些體質卻不乏大量因虛致實的情況:正氣虧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可致血液瘀阻,久之出現血瘀質;脾陽虧乏,運化水谷精微不力,痰濕內生,阻礙氣機,會成為痰濕、氣郁體質形成的重要原因;肺氣不足,衛表不固,機體對外界氣候變換時的五邪侵襲便無力抵御,某些特稟質的成因正是如此。四川智能中醫體質辨識儀-圖片-視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