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夾持爪及應用其的注液機全自動上下料機械手本技術涉及新能源電池制造設備,特別是一種夾持爪及應用其的注液機全自動上下料機械手。技術介紹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需要通過多道工序加工,在鋰電池的生產過程中,注液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為了滿足生產需求,完成注液工序所依靠的設備多是自動化注液機加工生產,但進行注液前首先需要上料,將電池轉移到注液機輸送帶上。但實際在加工過程中上料是通過人工手動上料,依靠工人完成上料無疑會降低自動化程度,勞動量大使上料生產效率低下。而目前通用的能夠完成電池上料的機械手又存在結構過于復雜、上料過程動作較為繁瑣,靈敏度不好的缺點,這樣導致上料效率低,勞動量大,且維修難度大,可靠性不高。現有工作生產中,一般都需要24小時工作制,停人不停機的進行工作,為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自動完成圓柱形鋰離子電池上料,且結構簡單、動作快捷且穩定可靠的全自動上料機械手裝置。還有對于電池殼的夾持,目前普遍在應用的是外夾持的方式,就是利用夾持件對電池殼的外表面進行夾持,該種夾持方式容易對電池殼的外形造成不良,因此,還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穩定而可靠的電池殼夾持裝置。自動上下料機是一種用于工業生產的自動化設備。常規自動上下料機聯系人
且六軸磨床底座在機械臂夾具相對應的取料位置設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料盤。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于六軸磨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所述機械臂包括用于夾持部件的夾具和連桿,夾具頂端通過連桿與所述附加軸的輸出端相連,附加軸設有的信號輸入端與磨床中的控制系統相連,以通過接收控制系統輸出的信號控制機械臂位移。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于六軸磨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所述附加軸包括用于控制機械臂沿所述磨床底座縱軸位移的***軌道、設在***軌道中滑動部件上的第二軌道以及控制機械臂沿磨床底座橫向位移的第三軌道,***軌道、第二軌道和第三軌道分別控制機械臂沿底座面的橫豎軸自由度和離底座垂向距離的直線移動自由度。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于六軸磨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所述夾具中還包括控制***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開閉的***氣缸和第二氣缸,***氣缸和第二氣缸的輸出端分別連接于***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氣缸和第二氣缸的信號輸入端均連接于磨床中的控制系統,以接收控制系統輸出的控制信號控制夾持部的開閉。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于六軸磨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所述連桿與夾具相連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安裝夾具的螺栓孔,夾具通過螺栓與連桿固定連接。常規自動上下料機聯系人它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監控和遠程控制。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優點,生產的標準化可以使數控車床上使用的裝卸機械手通過自動技術改造實現更大程度的自動化操作,設備內部似乎有程序控制。因此,通過標準化機械手可以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第二,生產效率高,現代機床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多個設備,除了固定的生產加工節拍不能提高外,自動進出料代替人工操作,可以很好的控制節拍,避免了人為因素對生產節拍的影響,**提高了生產效率。第三,提高工件質量。數控車床裝卸機械手的自動生產線完全由機器人從裝卸、夾緊和卸載完成,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零件的質量,尤其是工件表面更加美觀。第四,應用簡單。數控車床的裝卸機械手在應用方面只能通過自動改裝原有的數控車床來實現,不需要購買新的數控車床和改變車床結構,應用非常簡單。1、代替人工、在原來人工上下料工序上代替人工進行操作。在很多情況下上下料機械手一臺可以代替多個人工,比如車床上下料機械手、原來2個人管4臺車床根據情況定制上下料機械手后可使用一臺機械手進行上下料這就代替了2個員工,有的代替1-6個人工均可,需要視生產情況而定。2、生產穩定、人工不定因素太多而機械手機器人則給電就可以生產。
分別可在x軸、z軸上運動、傳動,傳動機構為絲杠和/或鏈條。進一步的,所述加工區中物品加工完畢通過所述取料機構將物品自動取放在所述下料臺。進一步的,所述自動上下料機各個部分材料主要為鋁制、鋼制材料。進一步的,所述自動上下料機還包含急停開關,該急停開關位于所述控制柜上,用于緊急狀態停止。本實用新型描述的一種自動上下料機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實現了對環形標簽自動化快速取放,尤其對表面凹凸不平物品取放,快速,高效,降低人工勞動強度,節約人工成本,與注塑機配合實現自動化生產,有效提升產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隨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圖進行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的描述及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一種自動上下料機結構組成示意圖。圖2為一種自動上下料機正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該自動上下料機包含控制柜、顯示裝置、傳感模塊、氣動機構、伺服電機、滑臺、取料機構、上料臺、下料臺、x軸z軸傳動機構、通信單元,所述控制柜協調控制各個模塊聯動。它能夠自動完成物料的上料和下料操作,提高生產效率。
所述連桿固定座103的另一端設置有與的鉸鏈座108,所述鉸鏈桿104的一端與該鉸鏈座108鉸接,所述鉸鏈桿104的另一端與所述夾持件102的內表面鉸接。其中,所述夾持件102為弧形片狀。至少兩個所述夾持件102在收合時圍拼成一圓筒狀。對于圓柱形電池使用,使夾持件102與電池殼的內表面更加貼近,加強夾持的效果。其中,所述滑槽107為T形滑槽107,所述滑塊106為T形滑塊106。使夾持件102限位在連桿固定座103上。其中,所述鉸鏈座108、鉸鏈桿104和夾持件102均以所述連桿固定座103的中心軸線作為中心軸線等間設置。等間設置,可以保證對夾持件102行程的穩定性和恒定性。如圖1-7所示,一種注液機的全自動上下料機械手,包括機架2,在機架2上架設有導軌3,在導軌3上設置有上下料機械手,***驅動裝置4驅動所述上下料機械手沿導軌3移動;所述上下料機械手包括升降驅動裝置5和夾持組件,所述升降驅動裝置5驅動夾持組件做上下升降移動;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夾持驅動裝置6和上述的一種夾持爪1,該夾持驅動裝置6驅動所述夾持爪1的張開和收合。該上下料機械手設置有多組,單一***驅動裝置4驅動兩組上下料機械手。上下料機械手通過夾塊固定在同步帶10上。本實施例中。自動上下料機可以提高生產線的生產速度和效率。常規自動上下料機聯系人
它能夠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常規自動上下料機聯系人
托架34的頂部沿與直線輸送裝置1相垂直的方向滑動設置有臺板31,臺板31下方設置有驅動其在托架34的頂部移動的平移機構33;在本實施例中,直線輸送裝置1架設在車床4的上方并延伸至臺板31的上方,卡盤5置于臺板31的頂部,臺板31的頂部設置有用于定位卡盤5的銷釘,滑塊11移動夾取裝置至工件上方,提升機構驅動夾取裝置向下移動至工件旁,夾爪機構22抓取工件,然后提升機構驅動夾取裝置向上移動,將工件從卡盤5內部取出,如圖6所示;之后翻轉機構23翻轉工件呈水平狀態,直線輸送裝置1將夾取裝置2移至車床4上方,提升機構驅動夾取裝置2向下移動將工件放入車床4內部進行加工,加工完畢后,夾取裝置2將工件夾取工件并提升,如圖7和8所示;之后翻轉機構23將工件翻轉呈豎直狀態并移動至卡座5上方,如圖6所示,***將工件置于卡盤5的頂部,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然后平移機構33驅動臺板31移動一個工件的距離,開始下一個工作循環,直到卡盤5上所用的工件都加工完畢。如圖1所示,夾取裝置具有基板21,如圖2所示,翻轉機構23具有轉動設置在基21板上的轉板2301及固定設置在基板21上的翻轉氣缸2302,翻轉氣缸2302的活塞桿上設置有翻轉齒條2303。常規自動上下料機聯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