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和CIM(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陶瓷粉末注射成形技術)同屬于粉末注射成形(PIM)。MIM和金屬增材制造(MAM)、等靜壓(IP)屬于粉末冶金(Powder Metallurgy,PM)的不同工藝類型。MIM幾乎可使用絕大部分金屬材料,考慮到經濟性,主要的應用材料涵蓋鐵基、鎳基、低合金、銅基、高速鋼,不銹鋼,硬質合金、鈦基金屬。麥肯錫 2018 年 5 月發布的《先進制造與裝配調查報告》顯示,MIM 技術在全球先進制造技術中排名第二。2018 年市場規模至 28.7 億美元,預計 2026 年將達到 52.6億美元,對應 2019-2026 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 7.87%。中國 MIM 市場占全球市場的 40%左右,預計2026 年 MIM 市場規模將達到 141.4億元。MIM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將進一步推動金屬粉末成型工藝的應用和發展,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廣州工業MIM制品
傳統的精密鑄造脫燥工藝為一種制作復雜形狀產品的有效技術,近年來使用陶芯輔助,可以完成狹縫、深孔的制造,但受到陶芯強度以及鑄液流動性的限制,該工藝仍存在某些技術難題。一般而言,該工藝制造大、中型零件較為合適,制造復雜形狀的小型零件則以MIM工藝較為合適。壓鑄工藝用于鋁和鋅合金等熔點低、鑄液流動性良好的材料,該工藝的產品因材料的限制,其強度、耐磨性、耐蝕性均有一定限度。MIM工藝可以加工的原材料則較多。精密鑄造工藝雖然近年來其產品的精度和復雜度均有所提高,但仍比不上脫蠟工藝和MIM工藝。粉末鍛造是一項重要的發展,已適用于連桿的量產制造。廣東黃銅MIM工廠MIM技術能夠制造出重量輕、強度高的金屬零件,有利于產品輕量化設計。
適用材料范圍寬,應用領域廣闊,適用于MIM的金屬資料十分普遍,準繩上任何可高溫澆結的粉末資料均可由MIM工藝制形成成零件,包括傳統制造工藝中的難加工資料和高熔點資料。MIM能加工的金屬資料包括低合金鋼、不銹鋼、工具鋼、鎳基合金、鎢合金、硬質合金、鈦合金、磁性資料、Kovar合金、精密陶瓷等。此外,MIM也能夠依據用戶請求停止資料配方研討,制造恣意組合的合金資料,將復合資料成型為零件。MIM成型有色合金鋁和銅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通常由其它更經濟的方式進行處理,如壓鑄或機加工。
MIM結合了粉末冶金和塑料注射成型的優點,突破了傳統金屬粉末成型工藝在產品形狀上的限制,將塑料注射成型技術用于批量生產、復雜形狀零件高效成形的特點,成為現代制造高質量精密零件的近凈成形技術,具有常規粉末冶金、機械加工和精密鑄造無可比擬的優勢。可成型高度復雜的零件,與其它金屬成形工藝如金屬板沖壓相比,、粉末成型、鍛造和機加工等MIM能夠構成具有高度復雜幾何外形的零件。普通來說,MIM也能夠完成塑料注射成型所能完成的復雜零件構造。應用這一特性,運用MIM有時機把本來由其它金屬成型加工的多個零件兼并為一個零件,簡化產品設計,減少零部件數量,從而減少產品的裝配本錢。MIM技術具有普遍的應用范圍,包括醫療器械、汽車零件和航空航天部件等領域。
MIM市場規模,近年來MIM市場穩健增長。根據MPIF,2018年全球MIM市場規模達26億美元,2015--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7%,根據BCC Research,預計2018---2023年全球MIM市場復合增長率為7.5%;根據中國鋼協粉末冶金分會,2018年中國(不含中國臺灣)MIM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2015--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6%。目前,中國MIM市場占全球市場的40%,是全球較大的市場,北美、歐洲MIM市場占全球市場的17%,也是全球重要的市場。中國MIM市場應用主要聚焦于手機等消費電子行業,手機應用占比為66%。MIM技術能夠高效制造復雜形狀的金屬零件,適用于高精度和高性能要求的領域。廣州金屬MIM應用領域
MIM工藝利用金屬粉末在高溫下和添加劑一起注射成形,然后燒結得到所需形狀的零件。廣州工業MIM制品
金屬注射成形 ( Metal injection Molding ,MIM ) 是一種將金屬粉末與其粘結劑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型方法。MIM工藝所用金屬粉末顆粒尺寸一般在0.5~20m。有機粘結劑的作用是粘結金屬粉末顆粒,使混合料在注射機料筒中加熱后具有流變性和潤滑性,即粘結劑是帶動粉末流動的載體。因此,粘結劑的選擇是整個粉末注射成型的關鍵。對有機粘結劑的要求為:用量少,用較少的粘結劑能使混合料產生較好的流變性;不反應,在去除粘結劑的過程中與金屬粉末不起任何化學反應;易去除,在制品內不殘留碳。廣州工業MIM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