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基配置原則: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于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制針對性強的培養基。自養型微生物能從簡單的無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復雜的有機物,因此培養自養型微生物的培養基完全可以(或應該)由簡單的無機物組成。在該培養基配制過程中并未專門加入其他碳源物質,而是依靠空氣中和溶于水中的CO2為氧化硫硫桿菌提供碳源。就微生物主要類型而言,有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動物、藻類及病毒之分,培養它們所需的培養基各不相同。在實驗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或簡稱普通肉湯培養基)培養細菌,用高氏I號合成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培養酵母菌一般用麥芽汁培養基,培養霉菌則一般用查氏合成培養基。一般培養基用0.IMPa(121℃)維持15~30min即可徹底滅菌。觸摸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
馬鈴薯培養基的制作過程:(1)稱量和熬煮:按培養基配方逐一稱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1000ml,在加熱器上加熱至沸騰,維持20-30min,用可用2層紗布趁熱在量杯上過濾,濾渣棄取。濾液補充水分到1000ml。(2)加熱溶解:把濾液放入鍋中,加入葡萄糖20g,瓊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網上,小火加熱,并用玻棒不斷攪拌,以防瓊脂糊底或溢出,待瓊脂完全溶解后,再補充水分至所需量。(3)分裝:按實訓要求,將配制的培養基分裝入試管或500ml三角瓶內。分裝時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養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分裝量:固體培養基約為試管高度的1/5,滅菌后制成斜面,分裝入三角瓶內以不超過其容積的一半為宜;半固體培養基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滅菌后垂直待凝。(4)加棉塞:培養基分裝完畢后,在試管口或三角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試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培養基內造成污染,并保證有良好的通氣性能。自動攪拌培養基制備器售后服務培養基由于富含營養物質,易被污染或變質。
培養基的稱量和溶解:小心稱量所需量的脫水合成培養基(必要時佩戴口罩或在通風柜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質的培養基粉末),先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混合(注意避免培養基結塊),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后適當加熱,并重復或連續攪拌使其快速分散,必要時應完全溶解。含瓊脂的培養基在加熱前應浸泡幾分鐘。注意:培養基的加熱溶解或高溫滅菌盛放使用的容器不得為銅鍋或鐵鍋,以防有微量銅或鐵混入培養基中,使細菌不易生長。較好使用不銹鋼鍋加熱溶化,可放入大燒杯或大燒瓶中置高壓蒸汽滅菌器或流動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鍋中溶化時、可先用溫水加熱并隨時攪動、以防焦化、如發現有焦化現象、該培養基即不能使用,應重新制備。
配制培養基的原則:根據培養目的需要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由于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營養要求。因此,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配制針對性強的培養基。自養微生物有較強的合成能力,能以簡單的無機物如co2和無機鹽合成復雜的細胞物質。因此,培養自養微生物的培養基應由簡單的無機物組成。異養微生物的合成能力較弱,不能以CO2作為碳源或主要碳源,故應在培養基中至少添加一種有機物。注意營養物質的濃度與配比要合適:微生物只有在營養物質濃度及其比例合適時才能良好生長。營養物質濃度過低不能滿足現生長需要,過高又抑制其生長。例如,適量的蔗糖是異養微生物的良好碳源和能源,但高濃度蔗糖則抑制菌體生長。金屬離子是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礦質養分,但濃度擴大,尤其是重金屬離子,反而抑制其生長,甚至產生殺菌作用。制備培養基的操作要點:固體培養基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凝固劑即成固體培養基。
培養基質量測試:(1)澄清度:水是細胞培養基的溶劑。細胞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只有完全溶解于水才能被細胞吸收攝取,細胞才能生長增殖,因此細胞培養基是否溶解以及培養液是否透明澄清直接影響培養基使用。該項目是通過對水溶解后的細胞培養基的澄清度檢查,判斷細胞培養基的澄清度。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ⅨB進行。(2)pH值:哺乳類動物細胞生長需要合適的酸堿度,pH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導致細胞死亡。pH值的測定也可以檢查細胞培養基的批間差。清大天一標準規定取規定量供試品,用注射用水(水溫20℃-30℃)溶解至1L,加入規定量碳酸氫鈉到上述溶液中,用與細胞培養基溶液pH值相近的兩點標準緩沖液校準后的酸度計進行測定。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ⅥH進行;加入規定量的碳酸氫鈉到上述溶液中,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ⅥH進行。培養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培養基所用化學藥品均應是化學純的。自動攪拌培養基制備器售后服務
天然培養基是指一類利用動物、植物或微生物體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養基。觸摸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
培養基配置原則:控制pH條件,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很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于在pH7-7.5范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霉菌通常在pH4.5-6范圍內生長。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過程中,由于營養物質被分解利用和代謝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會導致培養基pH發生變化,若不對培養基pH條件進行控制,往往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下降或(和)代謝產物產量下降。因此,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恒定,通常在培養基中加入pH緩沖劑,常用的緩沖劑是一氫和二氫磷酸鹽(如KH2PO4和K2HPO4)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堿性,KH2PO4溶液呈酸性,兩種物質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為6.8。觸摸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