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屋面是指采用金屬板材作為屋蓋材料,將結構層和防水層合二為一的屋蓋形式。金屬板材的種類很多,有鍍鋅板、鍍鋁鋅板、鋁合金板、鋁鎂合金板、鈦合金板、銅板、不銹鋼板等,板材表面可做烤漆處理。使用年限,分別為5-8年、10-15年、15-20年、20-25年以上。屋面板為卷合密封式接合設計,可配合工地現場生產與設計長度相等的屋面板,安裝施工后屋面無接駁口,亦無任何螺釘外露,除保證建筑物屋面外觀完整性,兼備特優防水、防滲、抗雪功能。屋面板為卷合密封式接合設計,可配合工地現場生產與設計長度相等的屋面板。蘇州古建仿古鋁鎂錳屋面板
【板型參數】
鋁鎂錳直立鎖屋面板65-430型參數
1、使用原材料寬度為600mm;
2、質量非常輕,每平方米重量在3.5kg左右,只有彩鋼板重量的1/2;
3、耐腐蝕性強,一般使用壽命為25年;
4、表面氟碳烤漆或聚脂烤漆,色彩可任意訂做,選擇自由;
安裝事項:
1、當底板鋪設在檁條上方時應先安裝底板,并安裝隔間架。
2、隔間架底部缺口需與底板板肋吻合,當不吻合時需更換材料。
3、每個隔間架與檁條的固定間距不大于250mm,一般為每波谷一顆。
4、安裝吸音棉、保溫棉、無紡布、防水膜、透氣膜等中間構造層。
5、安裝鋁合金固定座,規格有H-80、H-115、H-135、H-165、H-215型。
6、固定座高度應根據保溫棉厚度來確定,高度值與保溫棉厚度相同。
6、安裝鋁鎂錳屋面板或鋁鎂錳墻面板。
浙江仿古瓦配件滴水檐鋁鎂錳屋面板防冰柱:防止雨雪在檐口處形成冰柱。屋面系統分類,1、立邊咬合系統A. 直立鎖邊點支撐屋面系統(高立邊)B.直立鎖邊面支撐屋面系統(矮立邊)C.平鎖扣屋面系統2、屋面系統3、古典式扣蓋系統4、平鎖扣式系統5、平面板條系統6、壓型板系統7、單元板塊式系統8、金屬屋面系統:360°雙卷邊的全支撐屋面系統,無需其它防水填充材料輔助,屋面板肋以電動鎖扣360°折封,折封后的屋面完全防滲、防水。屋面板能作特別的三維成弧加工處理,能安裝成弧度大小不同的圓頂。擁有較高的板肋,在提高防水性能的同時,還可使屋面的線條更明顯,而且可用材質除鋼外,還有鋁合金,不銹鋼、鋅銅鈦等金屬,使得金屬屋面更加多姿多彩。多樣的材質選擇屋面和墻面系統擁有**多的材質選擇,其高達88%的材料利用率,為獨具慧眼的建筑師選用貴重金屬作為屋面系統材料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在提升屋面整體防水效果和建筑檔次的同時,獲得很好的經濟指標性能。可供選用的材料有:純鈦、鋅銅鈦、純銅、不銹鋼、鋁鎂錳合金、陽極氧化鋁合金、鍍鋁鋅鋼板等。
系統的防雷特性:屋面體系與結構整體防雷體系緊密連接,充分解除雷電破壞、靜電積留的問題。本系統屋面的金屬板塊均為良好的建筑外維護系統材料,鋁鎂錳合金都是良好的導體。單一的整塊板塊不僅*提供水密性,而且是良好的導體,即便在有搭接的部位仍不影響其雷電保護性能。實際施工方法是:在金屬屋面縱向、橫向每隔6-10米的屋面板下隱藏做一個接地,在接地點安裝角碼,一頭固定在檁條上,另一頭固定在T型碼支座上。固定在檁條上的接地可以連接其他單位施工的防雷系統。可回收。鋁回收利用價值很高,長期使用成本較經濟,在節約自然資源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鋁鎂錳屋面板的表面處理比較多樣,更加美觀,這種面板可以經過陽極氧化、電泳、涂漆處理。鋁鎂錳屋面板的可塑性比較好,比較容易加工,安裝過程比較方便,可以選擇鉚接、焊接、膠粘等多種安裝方式。鋁鎂錳屋面板材料比較環保,可以進行再回收利用。 近幾年鋁鎂錳屋面板比較常用的系統是金屬屋面直立鎖邊系統,也是立邊咬合系統的優先材料。根據鋁鎂錳屋面板特殊的性質可以用于航站樓、維修庫、展覽中心、體育場館、民用住宅等,所以它的使用場所有很多,另外不會受到面積的限制。加上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是屋面的常見的材料。 ?金屬屋面是指采用金屬板材作為屋蓋材料,將結構層和防水層合二為一的屋蓋形式。貴陽金屬仿古瓦鋁鎂錳屋面板制造廠家
直立鎖邊鋁鎂屋面系統是目前世界較先進的應用**為***的屋面系統。蘇州古建仿古鋁鎂錳屋面板
鋁鎂錳屋面板是一種極具性價比的屋面材料。特點:1.重量輕;鋁的密度為2.73g/m3,只有鋼的1/3。
2.強度高;通過成份配置、加工和熱處理方法可以達到很高的強度。
3.耐腐蝕;具有自我防銹能力,形成的氧化層,可防止金屬氧化銹蝕,耐酸堿性好。
4.表面處理多樣、美觀。可進行陽極氧化、電泳、化學處理、拋光、涂漆處理。
5.可塑性好,易加工;
6.良好的導電性能。
7.安裝方便;鋁金屬可以鉚接、焊接、膠粘等多種方式連接。
8.環保,可循環回收利用。 蘇州古建仿古鋁鎂錳屋面板
蘇州東泓金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蘇州太倉市陸渡鎮江南路79號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拼博和發展,目前蘇州東泓在建筑、建材中擁有較高的**度,享有良好的聲譽。蘇州東泓取得全網商盟認證,標志著我們的服務和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蘇州東泓全體員工愿與各界有識之士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