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核磁共振測定水泥硬化漿體孔徑分布時不只可得到凝膠孔信息,而且操作簡易,流程迅速,對樣品不產生任何損傷,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應用前景。同時,低場核磁共振技術還可用于研究水泥水化進程和硬化漿體中水的擴散。從分析水泥中順磁性物質含量和來源對其核磁共振信號影響這個角度出發,尋找順磁性物質對核磁共振信號的影響規律,并對低場核磁共振測定孔徑分布和化學結合水含量的方法進行修正,提高測試方法的準確性,可為使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水泥水化進程提供理論依據。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對水泥基材料對水分的吸收及酸腐蝕進行研究。高精度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水化過程分析檢測
MAG-MED核磁共振分析儀通過弛豫時間長短的測量能夠有效區分樣品中不同水分含量及比例、樣品中孔徑大小的分布及孔隙變化信息。 土壤、凍土、巖石材料中的自由水、束縛水、不同相態水。由于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核運動能力差異:束縛水相對自由水其氫原子核運動受到束縛強。固態水(冰)相較液態水其氫原子核運動受到的束縛強。所以其弛豫時間存在差異。束縛強的氫原子核弛豫時間短。運動相對自由的氫原子核弛豫長。同理。小孔中水分的氫原子核運動束縛強。弛豫時間短;而大孔中水分的氫原子核運動相對自由。弛豫時間長。高精度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水化過程分析檢測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用于土壤水分物性研究(凍土未凍水研究、水分遷移研究)。
表層沃土商品土中腐殖酸(HA) 提取及HA覆層sand樣品的制作;重油中瀝青(Asphaltenes)提取及瀝青覆層sand樣品的制作; 標準樣品0.002 M CuSO4溶液的弛豫時間當量240us(1MHz);Bulk蒸餾水的弛豫時間當量2500ms; 3.5cm直徑、5cm高的樣品管;承裝樣品的高度略小于1.5cm(磁場的MORE檢測區域),加蓋,特氟龍膠帶纏繞,防止蒸發; 以1滴/秒的速度滴加蒸餾水,直至樣品的上表面有一薄層液體,模擬下雨的情況; 如果不加水,NMR測得的都是噪音信號,這說明該文章中所使用的NMR設備和測量方法無法測得固體有機質信號; 前后兩次測量土壤樣品的幅值誤差小于4%(驗證重復性); 標準樣品的幅值誤差小于5%,整個實驗周期內(約20天); NMR定量測量水含量與Mass balance方法(天平)誤差小于5%,NMR定量測量含水量的精度達到0.01g;
常規儲層:指用傳統技術可以獲得自然工業產量、可以直接進行經濟開采的油氣資源。[分布受明確的圈閉界限控制,有穩定的自然工業產量,浮力作用明顯。
非常規儲層:指用傳統技術無法獲得自然工業產量、需用新技術改善儲層滲透率或流體黏度等才能經濟開采、連續或準連續型聚集的油氣資源。[油氣大面積連續分布,圈閉界限不明顯;無自然工業穩定產量,達西滲流不明顯。
常規儲層①孔隙度大于10%;②孔喉直徑大于1μm或空氣滲透率大于1mD③分為構造、巖性地層等油氣藏類型。
非常規儲層①孔隙度小于10%;②孔喉直徑小于1μm或空氣滲透率小于1mD③致密油、致密氣、頁巖油、頁巖氣、煤層氣、重油瀝青、天然氣水合物等.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過程進行分析。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核磁共振弛豫信號 T1弛豫信號 縱向弛豫時間T1:當射頻脈沖撤銷后。平行于外加磁場B0方向。宏觀磁矩由0恢復到M0的時間 與樣品中原子核所在的分子環境以及外加磁場強度有關; 磁場越高。宏觀磁矩越大。T1信號越強。 主要測量脈沖:IR、SR脈沖 T2弛豫信號 橫向弛豫時間T2:當射頻脈沖撤銷后。垂直于外加磁場B0方向。宏觀磁矩由M0恢復到0的時間; 與樣品中原子核的分子運動以及外加磁場強度有關; 分子運動越劇烈。 T2越長,反之T2就短; 磁場均勻性越好。分子運動一致性越高。信號衰減越緩慢; 磁場越高。宏觀磁矩越大。T2信號越強。 主要測量脈沖:FID、CPMG。衍生的脈沖Solidecho等 低場核磁共振是一種正在興起的快速無損檢測技術。具有測試速度快。靈敏度高、無損、綠色等優點。已廣闊應用在食品品質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疾病、石油勘探、水泥水化過程分析、水泥基材料不同配方選擇、土壤水分物性及孔隙物性研究、土壤固體有機質探測、非常規巖芯總體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度檢測、油水氣飽等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領域。土壤和巖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影響多孔介質的性能。高精度TD-NMR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分析儀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對水泥基材料不同配方選擇進行研究。高精度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水化過程分析檢測
低場時域核磁共振技術用于土壤中水分的運動機制研究 土壤作為一種包含多中成分:多種礦物質、多種有機質的復雜非穩態的多孔介質,其吸水后,水分的滲透機理與典型穩態多孔介質中水分的滲透機理相違背,而是先進入大孔,進入微孔則是一個緩慢、漫長的過程,這說明水分與土壤中的部分組分相互作用,從而改變了土壤的微觀結構。典型的解釋是:土壤吸水后,水分與土壤中的有機質相互作用,形成“凝膠相”,打開土壤中的微孔系,從而吸水膨脹。但內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基于低場時域核磁共振技術,通過對土壤樣品的各個單獨組分(如蒙脫石、腐殖酸)及全土吸水后的弛豫時間測量和分析,得出:土壤中的水分進入微孔之所以是一個緩慢、漫長的過程,主要是因為土壤滲透如有機質和礦物顆粒的結合界面、破壞有機質和礦物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使土壤中形成凝膠相,并打開礦物顆粒(蒙脫石粘土)的微孔系的時間較長。 MAGMED-Soil-2260磁共振土壤分析儀,能夠精確、全力的采集土壤樣品中所有孔徑對應的弛豫時間信號,優化的軟硬件配置,滿足長時間在線測量要求,重復性好,為土壤中的水分運動機制研究提供一種精確、快速、方便的分析途徑。高精度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水化過程分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