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思路:全新的混養概念:科學的混養概念告訴我們,不但四大家魚可以混養,甚至魚、蝦、貝、蟹之間也可合理搭配混養。如鰻魚塘里混養胭脂魚,胭脂魚可攝食鰻魚吃剩的碎料;對蝦塘里混養小規格的尖吻鱸,尖吻鱸可及時攝食死蝦,有效地切斷了病原體的傳播。淡化馴養:許多海水養殖品種是廣鹽性的,如虱目魚、南美白對蝦等甚至可在沒有鹽度的水體中生存。且海水品種在淡水中養殖,生產速度往往更快,病害也可減少。北魚南移:北方有許多的水產品種以往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證明,北方地區許多廣溫性的魚類在從苗種開始逐漸馴化后,完全可適應南方的生長環境,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長速度較其在原產地更快,效益也更為明顯。適于發展水產養殖的非洲、拉美等熱帶和亞熱帶等地區尚有大片條件優越的水域尚未開發利用。甘肅農業水產養殖基地
中國淡水養殖對象除傳統的鯉科魚類外,還增加了非鯽、虹鱒、銀鮭、白鯽、羅氏沼蝦、中華絨螯蟹、淡水珍珠貝等。人工繁殖技術和網箱培育方法的采用,為養殖提供了大量苗種。中國的海水養殖也有較久的歷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養牡蠣和藻類養殖的記載。1986年已進行海水養殖的淺海、灘涂面積為488萬畝(占可供養殖面積2000萬畝的24%),產量為85.8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10%。其中海帶占23.7%,紫菜占1.6%,貽貝占24.5%,牡蠣占6.4%,蟶和蚶占17.5%。此外還養殖鯔、鯪、鱸、遮目魚、對蝦、海水珍珠、鮑、扇貝、海參等。安徽工業化水產養殖設施通過臭氧凈化水源的同時,還可起到減少動物腸道內以宿主營養為生的細菌數。
海洋生態混養:2014年6月24日,為了解決水產養殖業造成的的環境污染問題,加拿大開發了一種新的水產養殖模式--海洋生態混養系統。截至2014年,該模式已在全球多個地區進行了試驗并取得了成功。據悉,該海洋生態混養系統利用海水的自然過濾功能來保持養殖場的清潔,同時,魚類所排出的廢棄物可由日本大扇貝吸收,而其他排泄物則可通過糖海帶轉化為硝酸鹽和磷等有機物,從而有助于減輕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宜興市超眾漁業機械有限公司。
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主要有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諸國。20世紀80年代初全世界魚、貝、蝦、蟹類等水產品養殖的總產量約為600萬噸,其中66%為淡水養殖產量,余為海水養殖產量。亞洲各國產量(中國占其中的半數)占養殖總產量的85%,蘇聯占6%,美洲和歐洲各占2%左右。東南亞地區以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水產養殖為發達。主要養殖當地的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如爪哇須鲃、胡子鯰、線鱧、藍子魚、長絲鱸、攀鱸和遮目魚等,以及對蝦、羅氏沼蝦和貝類等。水產養殖要做好產銷對接,保障市場供應,減少漁民損失。
外河網圍養蟹的應撈投水草遮蔭,減少強光直射,降低水溫,如出現缺氧現象可采取用掛機船螺旋槳推水增氧,增加水體流動。水產養殖科學投喂:要根據不同養殖對象的營養需求,投喂營養的飼料,切忌投喂霉變質劣的飼料。飼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為宜,防止殘餌水質。在河蟹養殖中投喂的魚飼料一是要保證新鮮,以防出現內臟病害和污染水質。水產養殖病防工作: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藥物進行水體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發生。在飼料中可間隔一段時間添加適量的Vc、免疫多糖或內服藥物,以增強養殖對象的抗病力。發現病害,應及時診斷、切莫病急亂投醫。在用藥時一定要遵照水產技術人員的指導,選用好的、高效、低毒的藥物,并減少用藥量,做到合理施用,謹防用藥過量造成藥害事故。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好的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甘肅工業化水產養殖項目
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甘肅農業水產養殖基地
仿野生養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并且追求綠色食品也已成為時尚,這就必然導致了同一個品種野生的價格要高出人工養殖的許多倍。這一現象為養殖界人士拓寬了思路。如有人在四大家魚塘里跨年度混養水魚,結果養出的水魚品質非常接近野生的,售價不菲。雜交優勢:一個的雜交種,其優勢是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在生長速度、抗病力、對環境的適應力等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如雜交大口鯰、雜交太陽魚等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好品種。甘肅農業水產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