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固定及免疫熒光:注意事項:(1)取細胞爬片時,動作應輕柔,防止將細胞爬片夾碎,影響實驗進程。(2)種細胞過程中,要注意將細胞輕柔混勻,“八”字或者“十”字形搖晃,防止細胞局部生長過密。(3)稀釋、加二抗(熒光抗體)及此后的洗滌過程中注意避光。(4)細胞爬片進行免疫熒光之后,需要盡快拍照,防止免疫熒光淬滅。或者放于暗盒內,暫時保存于4度冰箱,盡快拍照。(5)在進行熒光顯微鏡拍照時,要根據熒光抗體選擇合適的激發光源。PI/DAPI能將凋亡和未凋亡的細胞都染成紅色/藍色,只在凋亡的細胞核中才有FITC-12-dUTP摻入而定位的綠色熒光。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遺傳疾病和基因表達調控。cytokeratin18(CK18)免疫熒光分析
免疫熒光應用范圍:其應用范圍極其普遍,可以測定內分泌、蛋白質、多肽、核酸、神經遞質、受體、細胞因子、細胞表面抗原、肉瘤標志物、血藥濃度等各種生物活性物質。根據診斷類別,又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內分泌、藥物檢測、免疫學、血型鑒定等。許多物質都可產生熒光現象,但并非都可用作熒光色素。只有那些能產生明顯的熒光并能作為染料使用的有機化合物才能稱為免疫熒光色素或熒光染料。異硫氰酸熒光素為黃色或橙黃色結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劑。分子量為389.4,較大吸收光波長為490495nm,較大發射光波長520530nm,呈現明亮的黃綠色熒光。C-Caspas3免疫熒光抗體標記使得抗原定位變得可視化,有助于觀察細胞結構和功能。
熒光的產生:一此化學物質能從外界吸收并儲存能量(如光能、化學能等)而進入激發態,當其從激發態再回復到基態時,過剩的能量可以電磁輻射的形式放射(即發光)。熒光發射的特點是:可產生熒光的分子或原子在接受能量后即刻引起發光;而一旦停止供能,發光(熒光)現象也隨之在瞬間內消失。可以引起發熒光的能量種類很多,由光激發所引起的熒光稱為致熒光。由化學應所引起的稱為化學熒光,由X線或陰極射線引起的分別稱為X線熒光或陰極射線熒光。熒光免疫技術一般應用致熒光物質進行標記。
細胞免疫熒光實驗常見問題:1、信號弱或者無信號:細胞或組織樣本保存時間過長;2)抗體濃度不合適,參照抗體說明書的稀釋濃度,再根據樣本表達量進行摸索;3)一抗孵育時間不合適,建議 4 ℃ 過夜孵育。2、高背景:封閉不充分;抗體濃度過高;抗體孵育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清洗不充分;樣本變干,染色過程確保樣品始終浸沒于液體環境中.3、非特異性染色較多:固定液殘留,這里需要縮短固定時間并且在封閉液中加甘氨酸,并且抗原修復也可以幫助解決非特異性染色;二抗殘留,二抗需要用帶有吐溫 20 的 PBS 溶解,只要熒光顯微鏡的強度還可以增大,那么就可以增加吐溫洗脫掉非特異性染色。使用已知熒光抗原標記物質來檢查相應抗體的方法被稱為熒光抗原技術。
其他熒光物質:1.酶作用后產生熒光的物質某些化合物本身無熒光效應,一旦經酶作用便形成具有強熒光的物質。例如4-甲基傘酮-β-D半乳糖苷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傘酮,后者可發出熒光,激發光波長為360nm,發射光波長為450nm。其他如堿性酸酶的底物4-甲基傘酮磷酸鹽和辣根過氧化物酶的底物對羥基乙酸等。2.鑭系螯合物某些3價稀土鑭系元素如銪(Eu3+)、鋱(Tb3+)、鈰(Ce3+)等的螯合物經激發后也可發射特征性的熒光,其中以Eu3+應用較廣。Eu3+螯合物的激發光波長范圍寬,發射光波長范圍窄,熒光衰變時間長,較適合用于分辨熒光免疫測定。所需要的儀器:熒光顯微鏡、顯微熒光分光光度計、流式細胞儀和時間分辨熒光計等儀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細胞內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MYeloperoxidase免疫熒光試驗
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藥物的靶點和作用機制。cytokeratin18(CK18)免疫熒光分析
細胞免疫熒光實驗注意事項:1、建議細胞直接種孔板,采用倒置熒光顯微鏡拍照,這樣可以避免然后挑片時造成劃片或細胞片破損以及然后封片可能造成滑片等結果;2、若實驗室只有正置熒光顯微鏡,則需要將細胞植于細胞爬片。建議直接購買處理過的細胞爬片;若只有普通細胞爬片,可以先將爬片于濃酸(濃酸腐蝕性強,注意操作)或 75% 乙醇浸泡過夜,若用酸浸泡過夜,第二天先用自來水小心沖洗掉爬片殘留的酸液,若用 75% 乙醇浸泡,則不需要此步驟。然后,用洗潔精搓洗爬片,然后用去離子水清洗爬片。置于烘箱 80 ℃ 烘干,再將爬片置于超凈臺造紫外消毒后備用。cytokeratin18(CK18)免疫熒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