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診斷法,采用電子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病原顆粒的大小、形態和結構。自1977-1978年間電鏡與超薄切片技術在柑橘黃龍病病樹葉片的篩管細胞內發現病原BLO以來,在中國,電鏡便成為診斷黃龍病的一個重要手段。采用癥狀明顯、老熟的葉片為材料,用側脈代替中代替中脈和縱切代替橫切韌皮部制樣等改進方法,可有效地提高電鏡對BLO的檢出率。FBA染色液是有百分之一堿性品紅水溶液和百分之一無水對氨基本磺酸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再稀釋一定的倍數成為染色工作液。取染病的葉片用自來水和蒸餾水洗凈,用徒手切片法橫切,切片移至滴有FBA染色工作液的載玻片上染色5-8min,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外向韌皮部篩管細胞中存在被染成紅褐色的病原細菌,多為桿狀,有些呈長橢圓形。但是這種檢測方法的穩定性不好,對選取材料和切片的厚度要求都很高。病樹處理欠科學,忽視砍前、砍后工作,并沒有真正做到去除病原。柳州皇帝柑黃龍病辨別
發病規律:黃龍病的病源是類菌原體,主要通過苗木調運和帶病接穗進行遠距離傳播,使無病的橘園成為病區。柑桔園內主要通過木虱和其它傳病昆蟲(如橘蚜)進行傳播。其發病率和病情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柑桔園內病樹多、木虱量大時,黃龍病的發生量就大;幼樹易感病,中成年樹較耐病;樹勢強的抗病力強,樹勢弱的易感病;春梢發病輕,夏秋梢發病重;柑、橘、橙、柚類都可感病,但柑桔等耐病力弱、感病后衰退快,而柚類、橙類耐病力較強。桂林紐荷爾黃龍病辨別木虱能傳菌有兩個必要條件,其一,木虱需要帶菌;其二,木虱傳毒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柑橘黃龍病又稱為“桔病”。由一種稱為韌皮部桿菌引起的細菌病害,通過嫁接苗木和一種稱為柑橘木虱的昆蟲進行傳播,對柑橘造成的危害極大。黃龍病的防控技術,1.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帶病苗木和接穗的引入傳播。2.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一律采用無病苗種植。3.及時挖除發病樹。對每年春、秋兩個梢期,尤其是秋梢期,一旦發現病株或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燒毀。挖除病株前應對病樹及附近植株噴灑有機磷藥劑,以防柑橘木虱從病樹向周圍轉移傳播。發病輕的柑橘園,挖除病株后可用無病苗補植。
PCR鑒定,自Villechanoux等發表發柑橘黃龍病病原的部分DNA序列以來,PCR檢測黃龍病的技術得到了有效發展。常用的PCR技術有常規PCR、定量PCR和巢氏PCR(nested-PCR)三種。1.常規PCR技術Jagoueix、hocquellet等采用常規PCR技術分別對黃龍病亞洲種和非洲種進行了檢測,發現常規PCR技術比較好的區分兩種病原。丁芳等(2004)利用常規PCR技術檢測了田間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幾個感黃龍病品種,發現其可以檢測出未顯癥狀的黃龍病的材料。2.定量PCR是指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定量PCR技術不僅可以檢測到黃龍病病原,同時可以檢測出病原含量多少。田亞南等(1996)報道,運用定量PCR檢測技術,在木虱體內病原含量多,其次為長春花,而柑橘中病原體相對少。均勻黃化病樹多枝新稍葉片不轉綠而呈現均勻黃化,出現在出發病樹和夏秋稍上,呈現均勻的淡黃綠色、易脫落。
病害流行條件苗木帶病率、田間病株率及介體木虱的種群數量是黃龍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因素。黃龍病的發生流行與氣象條件有比較重要關系。栽培管理和植物保護措施是影響黃龍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態條件有利阻止病害蔓延。緯度與海拔:高緯度地區發生很少即使發病后損失也比較小,蔓延慢。不同種類和品種的柑橘樹抗病或耐病性有差異。癥狀鑒別癥狀鑒別是比較簡便的,也是比較直接的一種診斷方法。可通過黃龍病發病癥狀觀察進行初步診斷。黃龍病真的沒辦法治嗎?桂林紐荷爾黃龍病辨別
龍病癥狀的花是怎樣的?柳州皇帝柑黃龍病辨別
黃龍病的鑒別方法,研究認為,“紅鼻子果”和斑駁黃化葉片是相當有有特征的癥狀,可作為形態學鑒定柑橘黃龍病的主要依據。指示植物法,是利用病原在其他植物上表現癥狀的特征,作為鑒別病毒種類的標準,這種用來產生癥狀的寄主稱為指示植物,又稱鑒別寄主。指示植物分為2種類型;一種在接種后產生系統的癥狀,并擴展到未接種部位;另一種只在接種部位產生局部病斑。Bove和柯沖分別把柑橘青果病原BLO和柑橘黃龍病原BLO用菟絲子傳到長春花上。發病大長春花往往是個別枝條先發病,然后其他枝條才陸續發病,發病枝條葉片起初局部黃化,然后沿葉邊緣變黃,中脈附近葉肉成綠色,花變小。這樣可證明草地菟絲子所傳遞的就是柑橘黃龍病的病原BLO,所以可以用菟絲子和長春花檢測柑橘黃龍病。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結果準確、可靠。但所需時間長,大量樣品的檢測比較困難。柳州皇帝柑黃龍病辨別
行路致遠,砥礪前行。柳州市惠農化工有限公司致力成為與您共贏、共生、共同前行的戰略伙伴,更矢志成為農業富有影響力的企業,與您一起飛躍,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