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首頁作為醫療服務能力的記錄憑據,是學科能力評價的依據,也是醫院獲得支付補償的結算憑據。加強病案首頁質控,能更好的實現醫保DRG合理控費。 DRG入組是采集入檔病例首頁數據,進行DRG相關指標數據計算的,病案首頁數據質量直接影響到入組率,以及醫保基金支付結算,為此需要對每份病案首頁規范要求的內容進行終末質控。病案終末質量是結果指標,環節質量直接決定終末質量,因此醫院還需要對電子病例環節過程進行質控。 DRG 支付方式變革是大勢所趨,藥品耗材治理也走向了縱深階段,這些變革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方向:醫保控費。醫保控費適用于病種費用以及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控制。大型醫院醫保內控系統優點
醫保控費系統建設目標:以病人利益為導向,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統計學、經濟管理等手段,形成有效的醫保費用監控機制,逐步引導病人、醫生、醫療機構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醫院信譽、有名度、管理水平。醫保控費系統有哪些好處?1、提高管理部門工作效率:通過醫保知識庫和分析引擎系統能自動分析出違規行為和疑似違規行為,并通過各維度指標分析形成報表,幫助管理人員形成管理策略和管理依據。2、提供醫院基金管理水平:能在事前和事中提醒管理部門和業務人員違規行為和疑似違規行為,及時防止醫保基金的濫用、違規使用等。數字化醫院醫保控費系統報價醫保控費系統結果分析功能包括科室違規排名。
醫保控費措施:(1)費用償付模式采用預付制:即按病種或人頭先把錢預付給醫院,超支不補,節余歸醫院。從根本上轉變醫院的利益機制,由原來的醫療費用支出越多醫院收益越大,轉變成醫療費用支出越多醫院收益越小。因此,醫院不得不提高醫療質量、縮短住院天數、降低服務成本和開展預防保健工作,從而達到了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2)運用質控原理控制醫療費用:適用于病種費用以及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控制。首先隨機抽取足量的樣本,然后計算出乎均值和標準差,再把平均值加兩個標準差作為費用控制上限。對超過上限的費用,保險管理機構向醫療單位償付一部分或者全部拒付。
醫保控費系統:精細化和市場化是主旋律。在醫保支付方式變革陷入困境的情況下,醫保機構希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更精細化的管控醫保基金的支出。人社部希望通過嵌入式的監控軟件,實現對醫保支付的實時監控,促進診療合理化,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醫保控費的背后是保險機構在產業鏈上的地位提升——從報銷方升級到支付方。醫保控費模式不斷演進的背后,是保險(社保、商保)在不斷的探索角色轉型。保險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財務報銷方,開始力圖充分發揮“支付方”的功能,從單純的控費起步,逐步升級為通過自身的議價能力影響產業鏈中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醫院、醫藥)的合理醫療、用藥行為。從控費從介入時點來說,醫保控費系統分為事前控制功能、事中控制功能、事后控制功能。
如何有效落實醫保控費?醫保應有效監控并評價當地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質量與安全、醫療服務效率、患者負擔、患者健康狀況等多方面情況。一是為了有效評價DRGs-PPS支付變革的效果。同時,這些監控和評價的實現,可以讓醫保更為清晰地了解當地患者的訴求、掌握醫療資源的分布和利用效率,為后續制定更為合理的變革措施提供事實依據。按照DRG相關疾病組醫保支付,是今后發展的大趨勢。建立DRGs-PPS為主流的醫保支付制度,有助于較終實現醫保基金支出可控、醫院控費有動力、服務質量有保障、參保人群得實惠的多方共贏的醫改目標。萊文醫保控費系統可實現準確控制,事前觸發校驗。數字化醫院醫保控費系統報價
在國家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醫院需要對自身成本進行合理控制,才能進入良性競爭發展的軌道。大型醫院醫保內控系統優點
醫保支付制度變革的目標是:控制醫療資源浪費造成的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管好用好有限的醫保基金,確保患者的醫療費用得到有效補償。因此,醫保支付制度變革的目標不是盲目地控制醫保基金的合理支出,也不是簡單地控制醫療費用的適度增長,而是把有限的醫保基金用到刀刃上,不斷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強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使患者得到更充分的醫療保障。醫保支付制度應當如何變革呢?醫保基金多了就多支付,醫保基金少了就少支付,醫保基金出現了缺口就不支付嗎?顯然不是。研究認為,醫保支付制度應遵循“按需支付、量能支付、按價值支付”的變革原則。“按需支付”是相對參保患者而言的,“量能支付”是相對醫保基金而言的,“按價值支付”是針對醫療機構而言的。大型醫院醫保內控系統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