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在院內應用的指標一般有以下5組:CMI值(病例組合指數):表示的是某病組的難度系數,醫院、科室可以根據CMI值調整收治病種的量及技術難度、達到有效的分級診療的目的、提高科室的醫療技術水平;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根據醫院、科室病組的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和地區水平的比較,可以準確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以及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中低風險死亡率:低風險組和中低風險組的死亡率,用于度量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病例并不危重,一旦發生死亡,意味著死亡原因很可能不在疾病的本身而在臨床過程,提示臨床或管理過程可能存在問題;權重(RW)值:表示著醫院整體醫療救治能力,時間段內收治了多少病人;入組數:表示醫院收治病種的寬度,覆蓋多少病種。DRG特性可以作為醫療質量控制的有效補充。數字化醫院DRG分組軟件操作教學
DRG體系構件需要完善數據標準:完善數據標準的重點在于完善病案首頁控制機制、統一ICD編碼標準。疾病分類編碼和手術操作分類編碼是DRG分組的主要依據,DRG分組對于疾病主要診斷的選擇要求很高,是分組的較基礎數據,直接影響到DRG分組結果。因此醫院需要建立完善病案管理系統,維護信息系統疾病編碼庫和手術操作編碼庫,保證病案首頁編碼和手術操作編碼的準確性。醫保局專業人員根據病案質控情況,定期統計、匯總各醫院病案首頁差錯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對存在的病案質量問題可以要求醫院如何對病案質量進行整改。并且醫保局需要持續追蹤改進情況,按照病案首頁填寫考評標準納入醫院年終績效考核,這樣可以快速明顯提升醫院病案首頁填寫質量。數字化醫院DRG分組軟件操作教學萊文DRG通過對醫院患者醫保疾病診斷入徑的判斷,為醫院提供醫保DRG預分組和預警業務支持。
萊文醫保DRG分組及費用預警:醫院病歷首頁的填寫,對進入DRG是至關重要的。病歷首頁上涵蓋四類信息,即病人的個人信息、診斷信息、醫療信息、費用信息。根據病人的主要診斷,按組織解剖學分為26個主要診斷大類,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接下來,每個系統的疾病按照其醫療方式繼續分組,比如神經系統的疾病若進行手術醫療,則被分到外科組,若以取栓、溶栓等方式醫療,就會分到內科組。較后,還要考慮到病人的年齡、并發癥等因素繼續分組,比如同樣都是急性闌尾炎,28歲的年輕人和88歲多種慢病纏身的老年人,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未來疾病的轉歸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面對DRG收付費變革的“來勢洶洶”,醫院該怎么辦?建立科學績效評價管理:長期以來,醫院的績效管理處于較落后的狀態,薪酬體系的設計受限于國家政策等原因,不能根據醫務工作者的實際勞務情況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且不同工作崗位的勞動強度、工作效率、技術風險差異較大,傳統的績效制度很難起到正向、科學的激勵作用。因此醫院應以DRG收付費變革為契機,變革內部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勵機制,建立以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為中心的分配制度,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DRGs績效評價體系,分別從科室能力評價(CMI、DRG數量、總權重數)、科室效率評價(費用消耗指數、時間消耗指數)、科室成本評價(DRG平均費用、DRG成本、DRG藥占比)和科室質量安全評價(低風險死亡率、中低風險死亡率)等維度對科室和人員進行績效考核評價,較終構建內部的正向激勵制度。在DRGs-PPS的機制下,醫保基于控費的訴求,為每個組測算了既定的支付標準。
DRGs-PPS醫保監管體系可以總結為:日常審核抓典型、年度考核控指標、長效評價做價值引導。醫保應有效監控并評價當地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質量與安全、醫療服務效率、患者負擔、患者健康狀況等多方面情況。一是為了有效評價DRGs-PPS支付變革的效果。同時,這些監控和評價的實現,可以讓醫保更為清晰地了解當地患者的訴求、掌握醫療資源的分布和利用效率,為后續制定更為合理的變革措施提供事實依據。按照DRG相關疾病組醫保支付,是今后發展的大趨勢。建立DRGs-PPS為主流的醫保支付制度,有助于較終實現醫保基金支出可控、醫院控費有動力、服務質量有保障、參保人群得實惠的多方共贏的醫改目標。醫保應開展基于DRGs-PPS的日常審核。大型醫院一般并發癥目錄診斷列表查詢系統使用注意事項
DRG組支付標準等于DRG組的相對權重乘以費率得到。數字化醫院DRG分組軟件操作教學
DRG支付下醫院運營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搭建院內多科室聯合的自生態。DRG時代,醫院運營模式將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收入計量轉變為以DRG為主的打包付費,費用與行業標準相關;收入核算轉變為醫保結算清單,每一份病案首頁填全填準直接關聯收入;績效獎金轉變為優勞優得,與行業對比呈現優勢。更深層的改變,是對病案數據質量的提升,病案質控從病案科前移至臨床;是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遵循臨床路徑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是對學科建設的決策,使醫院真正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數字化醫院DRG分組軟件操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