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在對螺旋硅碳棒進行檢測,主要是要它的使用效果,因為不合格的不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甚至會影響正常的生產作業,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做到的是: 1、細記錄電流表數據和溫控表的輸出百分比。 2、爐溫穩定在某一溫度時,若螺旋硅碳棒斷棒,則儀表的輸出百分比較前一時間段會加大,電流表顯示電流會減小。 3、比同溫區的內外兩組硅碳棒電流值和儀表輸出百分比,在同樣輸出百分比的情況下,內阻電流應接近于外組電流的一半。 4、同溫區甚至不同爐子做比較,溫度相同時對比其溫控表的輸出百分比和電流值,內組和內組做比較,外組和外組做比較,溫控表相同百分比輸出的情況下,黑龍江槍型硅碳棒,電流應基本一致。 5、以觀測爐膛,看有沒有黑環,若有明顯黑環,斷棒可能性比較大。 正常的情況是,黑龍江槍型硅碳棒,隨著螺旋硅碳棒的老化,其阻值會增大,黑龍江槍型硅碳棒,在同一輸出百分比的情況下電流值會減小,所以要注意檢測過程中電流的變化。
一般在制作硅碳棒時的次燒結,都是將碳化硅生料和瀝青、焦油等粘合劑攪拌均勻,并用擠壓機擠壓成型,然后在隧道窯中直接進行燒結,這種做法會有一定的缺點,F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新的制作工藝。 新的工藝在次燒結時是將擠壓成型的胚件,放在真空容器里,抽真空到20~50毫米汞柱,然后以每分鐘5~10攝氏度的升溫速度,從常溫升到350攝氏度,在350攝氏度保溫30分鐘,使胚件各部位均勻的達到此溫度,再以每分鐘10攝氏度的速度升溫至920攝氏度,在920攝氏度時保溫30分鐘,可以將殘留的摻合物雜質排清,得到較為理想的硅化碳燒結物。這種燒結方法在粗真空中進行,各種雜質成分易揮發,一次殘留的雜質少。 第二次燒結式的原理是在碳化硅胚料的周圍用碳化硅粉末包圍起來,圍用其他埋料,這樣在高溫時不形成還原性氣氛,而且使碳化硅胚料表面與新生成的碳化硅分子隔離開來,隔離物是碳化硅埋料,新生成的碳化硅分子與碳化硅埋料起作用,而保護了里面的碳化硅。 新的工藝簡單操作而且將硅碳棒的雜質盡可能的減少,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同時在質量上又是一個新的提升。提高了整體的品質與使用年限。
硅碳棒在使用過程中硅碳棒抗氧化的強度,能不能在各溫度段中長時間的使用,取決于主要決定于硅碳棒是否在高溫中鍍膜,一般在出廠前該設備調試時會加熱到1600度并保溫,所做的目的是讓硅碳棒表面進行氧化,形成一層玻硅膜,阻礙硅碳棒進一步氧化,所以高溫使用后的硅碳棒,在任何溫度再保溫也不必再擔心氧化損壞問題。如果未經高溫沒有形成該氧化層,低溫則有可能氧化損傷。 硅碳棒的力學性能在常溫下具有玻璃的性質。在室溫時,有較高的抗彎和抗張強度,但它的抗沖擊強度卻很低。因此,當硅碳棒電熱元件1100攝氏度溫度以下時,不應使它承受任何較大的抗彎和抗擊應力。在1350攝氏度以上時,硅碳棒有很好的延展性。在更高一些溫度下,它能彎折或卷繞成所需要的形狀,但已經用過的硅碳棒不能再這樣處理了。 硅碳棒電熱元件一經高溫后,表面有二氧化硅析出,形成一層完整的保護膜,它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所以無老化現象。硅碳棒電熱元件不宜在800攝氏度以下長期使用,不能形成較好的氧化膜保護層,所以適于髙溫電爐中使用。為了冷端的接續部分與爐子升溫后的路之間有足夠的距離,通孔耐火磚部和接續部分的下部應相距50m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