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廠養殖目前受水處理成本的壓力,仍主要以流水養殖、半封閉循環水養殖為主,真正意義上的全封閉循環水養殖企業較少。流水養殖和半封閉養殖方式產量低(單位水體產量10—15千克/米2·年)、耗能大、效率低,與先進國家技術密集型的循環水養殖系統相比,在系統的循環水率、系統輔助水體的比率等關鍵性能方面基本接近國際水平,在設備、工藝、產量(先進技術的產量達100千克/米2·年以上)和效益等方面,以及生物凈化系統的構建、凈化效率和穩定性、系統集成度、系統穩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作為一種新型養殖模式,通過一系列水處理單元將養殖池中產生的廢水處理后再次循環回用。其主要原理是將環境工程、土木建筑、現代生物、電子信息等學科領域的先進技術集于一體,以去除養殖水體中殘餌糞便、氨氮(TAN)、亞硝/酸鹽氮(NO2--N)等有害污染物,凈化養殖環境為目的,利用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去除CO2、消毒、增氧、調溫等處理將凈化后的水體重新輸入養殖池的過程。其不僅可以解決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還可以為養殖生物提供穩定可靠、舒適優質的生活環境,為高密度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保持水深在40~80厘米。氨氮含量小于每升0.2毫克,溶氧大于每升5毫克,保持水質清新。光照強度500~2000勒克斯,光照均勻。根據要求調節水溫和換水量。養殖過程需按時測定水溫、pH值、溶解氧、鹽度、COD、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磷酸鹽等相關指標,將各項指標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當水溫高于20℃時,需要加大地下低溫海水的添加量和循環水量,并采取加大純氧供給量的措施,使氧氣飽和度達到100~150%(有液氧設施)。由于夜晚時間比較長,也是魚類生長速度比較快的時段,因此每天傍晚要堅持清潔養殖池一次,并進行一次池底排污操作,給魚苗創造一個良好生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