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在淡水養殖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興建了很多水產養殖示范區,建立了一批淡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但是其經濟性矛盾依然突出。而工廠化循環水苗種繁殖生產系統具有水環境可控、苗種質量高等優點,適應了苗種生產的反季節性、水質條件要求高的特點,并且苗種的單位產值高,使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以大菱鲆工廠化流水養殖為代表的海水工廠化養殖的大力推廣,隨之而來的是優質水資源大量耗用,尤其是地下水資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陷等諸多問題。“九五”以來,國家有關科研計劃大力支持海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當今水產養殖行業,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養殖成本不斷上漲,高密度養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養殖密度的提高能夠給水產養殖戶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也給水產養殖帶來諸多難題,如何改善養殖水體質量已經成為高密度養殖的一大難題。改底是改善養殖水體質量的重要措施,沒有一個良好的底部就很難有一池好質量的水體,同樣的,一池不良的水體可能也會影響到底部,所以如何改善水體質量就是如何改善水池底部。
既然是養活物,非常核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用什么養?即養殖模式,一個是怎么養?養殖管理。養殖模式包括養殖技術和手段。而養殖管理談的是如何統籌、調動人、物、水,讓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水盡其利。養殖技術沒什么好說的,養殖業發展至今,技術必然已經足夠成熟到可以支撐這個產業,而手段(循環水養殖)剛才也已經說過了。但有一點是被大多數人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問題,就是養殖管理。